滚动资讯

观点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新质生产力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向驱动
发布时间:2024-04-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章卓然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的“新”,一是“新”在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具有创新能力、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且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驾驭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二是“新”在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新的科学技术重塑劳动材料;三是“新”在劳动对象,随着科技创新的加持,劳动对象突破物质形态屏障,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拓展,呈现类目剧增、虚实共存的特点。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维护国家人才安全和保障关键,在于要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转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发展新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人才红利”的重要“孵化器”,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其发展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高度嵌合、双向驱动,但目前学界对二者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职业教育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探究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教育的双向驱动关系,提出新质生产力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当前全球正经历一个以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以科技革新和产业变革为核心的生产力变革,预示着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刻冲击与重塑。

第一,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职教育理念革新。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知识传承和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向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促使职业教育理念需要从注重传统技能传授转变为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技能提升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第二,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革新。数字意识、数据素养、计算思维、协作创新等将构成教育内容的新主体,这种革新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转化与整合、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社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第三,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革新。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完成教育手段更新换代;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资源与智慧,推动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产教融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科研与行业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完成科研创新能力革新。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提升。第一,高职教育通过构建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分析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形成关键在创新,创新则依赖创造性人才来实现,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则需要通过高水平教育来实现,因此高质量职业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教育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更多面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通过建设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人才。第二,高职教育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高职教育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第三,高职教育通过推动终身学习与对外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职教育一方面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各类人群学习需求,通过提供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资格认证和技能培训,帮助在职人员提升职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且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该文为202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