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琰
笔者有幸参加了华声在线在永兴组织的郴州市第二期通讯员培训班,期间中共永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林同志热情洋溢的致辞;嘉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尹振亮同志把他个人几十年的新闻创作心得浓缩在《立足本土,做好基层新闻宣传工作》一文倾囊相授,加之王郭强站长精彩纷呈的主持工作,送给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让我们此行受益匪浅、如获至珍。
学习之余,组委会特意组织大家到永兴文化胜地——安陵书院采风。行前早就听说“北有岳麓、南有安陵”的传言,知道历代名人墨客在那布道讲学,是郴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重要象征,自然对此神交已久。只是忙于工作,一直无暇前往。现在有这样一种机会去接近她,自然是喜出望外。稍有点遗憾的是,出发时,天公不作美,偏偏下着小雨。一行二百来人坐上大巴有说有笑来到目的地。一下车,便见一座古拱石桥搭建在便江上,桥那边便是书院。远远望去,但见书院卧波于郴州便江旅游区内,丹霞地貌雄秀的山水之间,独据三面涟漪七十余亩的半岛上,占地5万平方米。上面青瓦下面白色墙体的围墙间或院落沿江迤逦而行,宛如青白二蛇在雨雾中连绵摇摆。墙内碧瓦楼阁,若隐若现,恍若穿越时空,置身明清之苏州园林。石拱桥下的江水,清澈见底,静如平镜。不远处停泊的几艘画舫,站着几只不知名的水鸟,伴着几声幽鸣,倒影江中,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一扫此前阴霾的心情。
还未过桥,便见旁边一处7、8个平方的小舍,门前一副楹联“云山静卧波三分造化已绘文心清境、桥舍闲依水几处楼阁如居世外桃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大家都是文化人,自然明了其中的含义,感情上一下子就拉近了与书院的距离。过了拱桥,来到院前,虽然不大,但精致可人,琉璃青瓦下,安陵书院匾额高高悬起,中国文化研究院的招牌赫然入目。木梁、木门,门上的铜圈、两边的石狮,古色古香,都在诉说着不平凡的过往。大门两旁立柱阴刻着“终日乾坤谈经谈济世、寸心切切论道论安邦”,让人对书院的使命一目了然。跨入大门处,又有一副对联“留客清言修竹里、得诗妙境晚风前”,道出了书院的妙境清幽,适宜布道论经,教书育人。进得门来,便是一座假山,山上怪石嶙峋,草木横飞,奇花点缀。往左走,曲廊迂回,其间轩屋,或合或独,但门口都有一副楹联,如轩竹友的楹联是“独邀明月一院萧然冷意生知雁去鸿飞君为知己谁为友,傲对桃花几竿疏落惊云起笑冬来暑往你自调离我自青”;九客斋里曾国藩处“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向东山酌白云”,旁边“古琴兼作水声听,名画要如诗句读”;左宗棠处“怠情时且听曲中宁静,得意处画看画里晋白”; 黄兴处“伏海潜龙思隐德,盘空惊鸟想雄姿”。在文泉阁 “百花开处松千尺,聚鸟喧时鹤一声”;芹庐的“雨入花心自成其苦,水临器内各现方圆”;烟波厅内中堂对联“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石山上对联“朗抱舍清山川得秀,元音振声金石同”;鱼乐轩“过客知鱼百鳞同乐、庄子梦蝶万物皆齐”;千墨馆“此处论英雄何需煮酒捧饮瓣茶香细品风沐人物,兮幻境醉听澎湃江河今朝临佳馆大可裁诗拥三”;听撸阁“沙旁雁带碧烟横,渡口人争红日晚”,“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观沙洲白鹭楼“暇时放眼风清水秀鸟静云飞宜半日闲情形神放浪,性致开怀煮酒烹茶听花沐雨就一湖山水泥我清淡”; “郴水流画夜,安陵论古今”……当然,院内还有很多楹联,因囿于时限,笔者无法一一欣赏,自然是有点意犹未尽。这些楹联切合物景,直抒胸臆,以物言志,妙趣横生。只是明远楼只剩一边楹联,另一边不知去向。有人戏言,这是留给我们来对接的,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只是未看到原对,确实是件遗憾的事。
安陵书院有假山飞瀑、廊桥迂回,院在水中、水在山中,名树古木遍布其内。有人爱山,有人喜水;也有的醉心于苏林巧雅,钟爱于皇林气派。而我独爱院内书法各异、古今兼收、托物言志的对对楹联。读之,感之,悟之,如品老酒,醇香悠长。越觉得这些楹联才是这座书院的灵魂所在。如果说,书院的硬件是件完美的工艺品,那么这些楹联就是这件工艺品的点睛之作。有了这些楹联,便觉得透着一股书香,脱离了俗尘。朋友 ,如果有一天,你来安陵书院游玩,不读一读,品一品这些楹联,便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更无法体会这个书院留传至今的意义所在。
【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