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朋友圈骂公司惹官司”具有样本价值
发布时间:2016-08-05   来源:光明网  作者:龙敏飞

  作者:龙敏飞

  将个人相关言论在“朋友圈”发布,是当前年轻人十分热衷的一种表达方式,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惹上官司。成都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前员工陈某就是一例。记者8月2日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法院获悉,该装饰公司以其名誉权受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陈某被判败诉。(8月3日《四川日报》)

  因为与公司闹得不愉快,陈某便写了一份火药味十足的《辞职报告》,内容包括“公司七宗罪”“核算部就是一群傻子”“全公司都是警犬”“公司行政和后勤部都是吃屎的”等词句。

  这还不算什么,陈某此后还将这份辞职报告发到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唯恐旁人不知。陈某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公司的不满,将其告上法庭,最终陈某败诉,被要求在本地权威报纸刊登赔礼道歉声明,为该装饰公司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人认为,主要是因为陈某不够成熟,行为太过偏激。但无论陈某成熟不成熟,审视此事,都应该只围绕着这样一个点:网络言论到底有没有边界?是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陈某败诉的事实摆在眼前,就足以证明一点: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在网络空间里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骂。但殊不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对网络的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甚至可以说,如今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有法律法规在兜底。

  置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审视,因为“朋友圈骂公司惹官司”的事情很容易被复制,也让其具备了一定的样本价值。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能带来足够的启示与警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对个人而言,今后在网络上被网络暴民骂了,甚至是遭遇谣言了,完全可以采用法律路径来维权;对公司来说,一旦公司的名誉无故被人中伤,或是被竞争对手抹黑,同样可以用法律来维权,而这,如今也被证明是一条可以行得通的路子。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必要的法律底线。唯此,才能营造更加良性的网络秩序。不然,把网络社会当成谩骂社会,把朋友圈当成“垃圾桶”,只会让人们反感这些新生事物,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的兜底,更需要你我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龙敏飞)

【编辑:陈实】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