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析

何惠仪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要全方位关注教育活动过程,重视学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以教材为基点,强化美感,丰富学生内心。一是感悟文字美。语文教材作品文字简洁、语言优美、富有形象,给人以极大美感。如《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同,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这些文字音调优美,感情酣畅。三个“啊”字,赞美之情倾泻而出,“奇”“秀”“险”三字,音高而不重,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使美一直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三个字,韵脚响亮,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指导学生含英咀华,充分感受语言的灵活性、生动性、鲜明性和形象性。二是感受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桂林山水》,紧扣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描绘了桂林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三是感知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运用这些感性材料,使学生心灵产生感应,情操得到陶冶,心智受到启迪,感情得到升华。

二、以阅读为重点,强化指导,培养学生情感。一是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针对学生阅读大量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根据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促使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二是体验阅读情感。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把符号化的文字蝶化为学生心灵的体验。把静态的文字激活,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让文字与情感达到完美统一,和谐共存。如教学《月光曲》,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用幻灯向学生出示一幅图,大戈壁茫茫无边,天地间浑黄一体,铁路沿线却长着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然后配上朗诵“茫茫的大戈壁,一眼望不到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在这样荒凉恶劣的环境里,只有那坚强的白杨树,迎着风沙傲然挺立,犹如勇敢的战士保卫着戈壁滩上的铁路,这就是白杨的品格。”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境界,使学生动心动情。三是彰显阅读个性。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不搬教参中现成答案,而是用期待目光望着学生,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爱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组块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实践,发展学生个性。一是注重操作。叶圣陶老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在开展“语文园地”有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走出校园,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让他们感受浓浓的秋的气息。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并用美丽的树叶贴画作为教师节的礼物。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二是注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有针对性地深入组织开展“话说桂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桂阳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商厦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到:我为桂阳而骄傲,我为桂阳而努力!让学生回到真实情境中,让语文活动回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三是注重应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主发展。如教学《詹天佑》,在学到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画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两种示意图;然后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适时启发学生能否把以上两种不同的方法互相交换,并试找出原因。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在边读书边交流汇报中一致认为因为山势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只有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克服困难,缩短工期,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一段内容时,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抽拉投影片,模拟火车上坡,组织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直观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作者系湖南省桂阳县城南完小教师)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