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科学应对“硕博研究生毕业人数首超本科生”
发布时间:2023-04-0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金三银四”毕业季的当下,一个新的变化引起关注。日前,“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在毕业生人数创新高(1158万人)的同时,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预计将首次超过本科生。

这种现象出现有几个背景。比如,我国数十年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本科生读研究生的机会在变多;再如,经济和社会追求高质量发展,本科生读研究生的需求增加;还有,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家庭中用于教育投入的财富在增多,也增加了读研究生的现实可能性。这些背景下,部分高校硕博毕业生超过本科毕业生的情况或许已较为普遍。

俗话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化解就业难题,成为各地、各方的大考。当前要实现最充分的就业,改善“结构”很重要。

从微观来看,高校毕业生存在一个知识和能力的结构问题。本科生和研究生是知识的拥有者,但对于有没有岗位所需求的能力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最近某机构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从传统行业来看,也常见不少企业和单位高薪征召“文字能力强,擅长文案、报告、讲话稿写作”的人才,却往往难以如愿。从毕业生的角度看,实践能力不足成为明显的“结构性缺陷”。

从中观来看,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存在结构失衡。一些高校的专业乃至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老套路,毕业生找不到出口在情理之中。相反,一些市场意识强、改革力度大的高校,毕业生受到各方青睐。一所南方高校某学院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在他们上交作业时问:你的这个作品能不能“卖”出去?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常年保持100%的就业率,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宏观来看,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平衡结构至关重要。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要动态平衡,才能稳定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这一关系中,也要保持总量的平衡,才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推动发展。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前瞻思维和整体观念,在宏观上施行科学的调控,让企业需求和适岗就业实现最充分的对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怎样将这一科学谋划落地,统筹好三者关系,共同形成合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是我们今后应对教育中的各种变化、破解就业难题的崭新课题。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