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宜章邓家湾:红色故里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李秉钧 彭升阳 肖圣亮

近日,笔者走进宜章县五岭镇邓家湾村,邓中夏故居、亮公祠等文物本体修缮一新,一座湘南小山村的独特身姿展现在眼前。远眺村后,山势巍峨树木苍翠,村前河水清澈杨柳成行,两岸田野膏腴,好一幅风景幽静秀美的山村新画卷。

1894年10月5日,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出生在这里。

在邓家湾村经一段青石阶而上,来到了邓中夏故居前,一栋修葺一新的湘南民居有一厅四室。故居后靠青山,前临小溪,屋右约20米有一口青石泉,清澈泉水连绵不绝。进入展厅,一面火红的党旗首先映入眼帘,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邓中夏七岁时进入邓氏家族办的私塾——增经门学堂读书,学习《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等。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学堂里先生教的课程,他很快就能烂熟于心,于是常拿着父辈们读的书来研读。

1915年,邓中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与蔡和森等同学,是杨昌济老师十分欣赏的学生。

1917年,邓中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在北大,邓中夏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吸取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并踏上了光辉灿烂的革命道路。

1919年5月4日,学生领袖邓中夏积极组织和投身五四运动,挺身迈步游行队伍最前列,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还我河山!”最后冲进卖国贼府邸,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

1920年1月,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筹建共产党组织,这一年10月,邓中夏协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成为了党的主要创建者,为中国革命和党的创建发展掀开了光辉的一页。

五四运动后,邓中夏回到长沙,联络已返湘的毛泽东,建立湖南学生联合会,一道策划湖南的反帝爱国斗争。同年8月,邓中夏借机回到老家邓家湾。北大高材生刮起了新思想的春风,受到家乡人的追捧。在邓氏家族祠堂——亮公祠,邓中夏热情洋溢地为乡亲们演讲,讲到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时,乡亲们群情激愤;讲到五四运动大游行、火烧卖国贼府邸赵家楼时,乡亲们鼓掌叫好。

在阁邑高小,各校进步教师和学生、各界人士,个个聚精会神聆听着邓中夏“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讲演。高静山、李文香、李灿、张际春、陈东日、刘云等一大批青年,正是在邓中夏的讲演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许多人还成为了党和红军重要领导人。

亮公祠里播下了革命火种,阁邑高小敞开了革命的思想大门,文萃书店红灯亮到了鸡鸣。1922年,毛泽东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宜章人高静山,回到了已被邓中夏播下火种的宜章,与受到邓中夏革命思想影响的老师李文香一起开办了文萃书店,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1924年6月,宜章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宜章近城小组。1925年7月,中国共产党宜章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诞生了,李文香被选为县委书记,高静山等为县委委员,这是湘南建立的第一个县委。

从此,邓中夏革命的火种在宜章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农民运动”、“百里迎送北伐军”,朱德、陈毅领导的“年关暴动”拉开“湘南起义”的序幕,3700宜章儿女上井冈……而邓家湾村及太平里乡,也成了农民运动最火热的地方,有了秘密游击队……此后,高静山、毛科文、张际春、胡少海、陈东日、陈光、曾志、李文香等宜章优秀儿女走上了革命最前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宜章仅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200多人,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

“受邓中夏进步思想影响的人,可谓无数。仅我们村里,现在有名有姓可查的烈士就有26人。”邓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邓才林介绍,现在村里正在请专家收集整理烈士们的相关情况,条件成熟时在村里专门设立一个烈士陈列馆,用以缅怀先烈。

英雄已逝,故里永存。近年来,宜章县委、县政府大力保护红色旧址、弘扬红色文化,邓家湾村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今年借助被中组部、财政部资金支持的红色美丽村庄先行试点村建设契机,该县又出台了“红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把五岭镇邓家湾村等,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旅+红绿”产业基地、红色主题文化交流基地。

村干部介绍,今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将达到11%,约2.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20万元大关。如今邓家湾里宽敞的公路,干净整洁的巷道,还有太阳能路灯等,已是一个宜居家园,每年都吸引众多慕名前来瞻仰的游客。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