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矿都洼地”崛起“产业高地”——郴州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柏 润  朱肇诗

时代催征,东风渐起,林城大地上,“十四五”奋进号角吹响,转型升级“好戏”接连上演。

铿锵有力的数字振奋人心:2020年郴州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9大工业优势产业链集聚了616家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9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工业优势产业链建设展现新作为;

项目建设掷地有声:华润电力AB厂、中化蓝天宜章基地、中国建材南方石墨、湖南有色氟化学相继建成,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大步快走”;

绿色理念绘就蓝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质升级,低碳、环保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明显提高、科创能力不断增强的产业发展格局“雏形”已显。

与共和国共成长,郴州工业走过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奋力发展的光辉历程。

与新时代齐奋进,郴州工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争做“三高四新”排头兵。

△郴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园。

从城市到县域,从园区到企业,从工地到车间,一处处“万牛‘犇’腾”的建设场面,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一批批关乎城市未来的项目成果,正奋力谱写郴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情篇章——

关停转并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走进郴州市永兴县柏林工业园,平坦开阔的道路一旁,一行行参天的柏树在湛蓝的天空下与白云相接,厂房整齐划一,不远处是一幢幢整齐的居民楼,房前屋后绿草如茵。

此番景象让人很难将它与“危废”“冶炼”构成联想。

这个公园一般的工业园区,聚集并培育了一批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龙头企业,与太和工业园一起成为郴州市永兴县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

“中国银都”永兴县境内没有银矿,却是中国第一大白银产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也居中国前列,创造了“无矿开采”的奇迹。

永兴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发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一代代永兴人不断创新技艺、整合升级,规模金银企业一度达130余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

300多年的“淘金”路上,永兴也曾陷入困境。

在利益的驱使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为常态,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于是,永兴县以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整合升级为契机,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林、太和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对全县稀贵金属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技术创新、联大靠强推进转型升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要求的企业坚决预计取缔关闭,最终整合30家入园主体企业,统一进驻柏林、太和工业园区,实行集约化发展。

2020年,园区稀贵金属企业产值过10亿的企业有雄风、众德、贵研、阳光、金润、招金、元泰、建勋等8家,金润碲业、雄风环保上缴税收分别达2.13亿元、0.84亿元。

△正威新材料生产车间。

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发展,永兴县的“蜕变”之路,也是郴州市资源型产业“华丽转身”的生动写照。

郴州,是“林中之城”,也是“有色金属之乡”,已发现矿产140多种,其中,微晶石墨储量占世界的70%,白银年产量占全国的40%,全国近一半的矿物晶体产自这里。

旖旎的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让郴州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烹丁辐凑。

然而因矿而兴,也因矿而乱。

资源型产业存在的产业层级低、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长期的乱开滥采使得这块宝地上,大山开裂、污水横流、绿叶蒙尘。

郴州市领导班子深知:问题不清零,发展等于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郴州强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了19个重点矿区的整顿整合,矿业秩序实现优势资源向行业龙头和战略投资者集中,为安全生产、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八达玻璃生产车间

为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郴州按照一个优势矿种对接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先后引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云南锡业等央企和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人感受到郴州迫切奋进前行的铿锵足音;一项项开工上线的重点项目,让人聆听到郴州改革创新发展的翻涌浪潮。

古老的林中之城历经千帆,依旧活力澎湃、发展强劲。

多点发力 “新兴产业”孕育“强动能”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以“实践之答”回应“时代之问”,郴州市一手抓传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一手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培育,转型升级蹄疾步稳,路子越走越宽。

北瞻衡岳,南峙五岭,东界江西,西连永州……郴州是湖南省的“南大门”,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湖南飞鸿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三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生产的高频吸波材料、高导热材料和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5G通信、手机终端等领域。

该公司2019年落户郴州经开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相中的正是郴州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根据发展规划,湖南飞鸿达新材料预计2022年底实行规模化生产,年产值超1亿元,并将依托深圳总部和郴州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

无独有偶,同样看准郴州区位优势的,还有湖南优珀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各类高分子功能性薄膜,产品应用于建筑装饰、医用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它的入驻填补了湖南高分子膜材领域的空白。

随着优珀斯、飞鸿达等十余家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入驻,郴州经开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电子新材料细分行业,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做出了“完美”示范。

△郴州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近年来,郴州招商引资注重建链强链补链。郴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担任产业链链长,并建立产业链长负责机制,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一套领导指挥系统、一套目标责任体系、一套考核评价体系、一套配套政策措施、一套调度运行机制。

同时,各产业链链长带头开展精准招商,着眼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替代发展,瞄准对接“三个500强”,大力推行产业链整体转移、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的高效招商模式,让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从原来 “孔雀东南飞”变成“孔雀东南回”。

2018年—2021年5月,郴州市新引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金额316.05亿元,新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8个,总投资金额353.19亿元。

2020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6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7%;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1.9%、6.7%,支柱作用逐步凸显。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产业链建设“交相辉映”“携手共进”。郴州市逐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石墨、矿物宝石、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6大产业集群和9条优势产业链。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链到产业链集群,郴州的新兴产业文章越做越大。

△院士专家郴州行。

健全机制 “绿色产业”聚焦“高效能”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不要带血的GDP、污染的GDP,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一个全面淘汰高耗能污染企业的过程。”郴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吴其龙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严格监管,健全落后产能和企业淘汰机制,引导高耗能企业进行提质改造,降低耗能、减少环境污染。

“家有打铁郎,不愁没婆娘;家有打铁工,锅子不会空。”在郴州市嘉禾县,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叮叮咚咚”的锻造声长大的。

嘉禾县的铸锻造行业有着1000余年的历史,是中锻协、中铸协授牌的“中国锻造之乡”和“江南铸都”。作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重镇,嘉禾县肩负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级绿色铸造产业集群”的重任。

使命重大,却也困难重重。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环保、安全生产要求逐步提高,“傻大黑粗”“又脏又乱”的铸锻造企业面临生产能耗高、污染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有效配套等问题。

把“重大使命”转化为“强大动力”,嘉禾县书写了动人心魄的绿色发展篇章。

嘉禾县抓引导、抓园区、抓产业链、抓科技、抓环保、抓龙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仅2018、2019年就依法依规关停“小散乱污”企业100多家,拆除冲天炉261座、铝壳炉102座,新上自动化生产线32条、钢壳电炉159座。

△产销对接会。

建成全省唯一的铸造专业园区、成功生产出郴州市第一台高速数控冲床、全省第一台400吨压铸机、全县有20家铸造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引进了新兴铸管、巨人机床等龙头企业……嘉禾正在变身为没有烟囱的“绿色铸都”。

而放眼整个资源型产业,郴州正用护绿、兴绿、增绿的责任担当,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奏响着绿色发展协奏曲。

郴州不断强化园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低碳的园区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园区资源型产业逐步向绿色化、低碳化、安全化、循环化的产业进行转型,建设资源利用最优、产出效益最高的低碳循环园区。

“十三五”期间,依法取缔证照不全、污染较大的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企业96家;依法淘汰或改造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97座,取缔锻铸造行业冲天炉261座;淘汰落后造纸生产线246条;依法取缔87家证照不全、污染较大的粘土砖生产企业。

截至2020年底,郴州市累计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矿山52家,其中国家级18家,省级34家,列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第九位,绿色矿山建设有声有色。

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实施重点恢复治理项目22个、恢复治理面积约87平方公里,实施一般恢复治理项目11个、恢复治理面积约425平方公里,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

郴州市创新矿业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三线一单”要求,把好环评准入关口,让林邑美了、产业兴了、百姓笑了。

风劲潮涌逐浪高,郴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建设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可借鉴的“郴州样本”。

(本版图片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