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隽秀苏仙 美丽翠江——苏仙区河湖管护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9-12-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翠点两岸竹,善化一泉甜。”

位于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镇和五里牌镇境内的翠江(耒水郴州市苏仙区段),属耒水中部河段,全长32.01公里,为湘江一级支流。

近年来,苏仙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在河面、河岸保洁、规范河道采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治理,实现了从“见河长”到“见行动”到“见成效”。

高位推动 “见河长”

从2017年开始,苏仙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区所有河流、水库均明确了相应河(库)长,实现了河长设置全覆盖。明确县级河长1名、乡级河长2名,村级河长10名。县、乡两级均设置了河长办,严格落实“六个到位”,即办公场所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制度上墙到位、工作运行到位、监督举报电话到位)。

水陆共治“见行动”

在具体工作中,区河长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结合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湖南省第1号总河长令,督促各级河长巡河履职到位,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较好地保护了水环境和防治水污染。

据统计,翠江(苏仙段)每年开展水上联合执法达12次以上,对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依法关停翠江流域内采砂场6家,拖离上岸拆解采(运)砂船24艘、僵尸船20艘、餐饮趸船500平方米。

苏仙区将翠江保洁工作经费160万元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先后投入215万元购置专业机械打捞船4艘、普通机械打捞船10条,投入60万元设置拦污浮筒15处,实现垃圾打捞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全区加大了对生活污水和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等人为活动污染排查和治理,翠江流域共清退养殖场10处、水域养殖1500口(54000平方米)、水上餐饮及农家乐10家、污染企业3家。沿线实施旱改厕2万余处、生态育林2万余亩,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生化池3千余处、农业面源垃圾处理站300处。

同时,通过开展河长制“五进”活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以及河长巡河活动,深入宣传河长制工作,大力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提升群众爱河护水意识。

构建机制“见成效”

经过3年多的河长制工作实践,目前,苏仙区已构建了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确保了河湖管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全区所有河流、水库均明确了相应的镇(街道)为保洁责任主体,对翠江、郴江水位较深、水面较宽的部分河段通过聘请专业保洁队伍进行日常保洁,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区里通过划定西河沿线电站闸坝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为电站保洁范围,进一步加大电站保洁责任,确保了河道垃圾“两不入河、一不出境”

在翠江、郴江、西河等区级主要河流安装视频监控点30个,建立了“互联网+河道保洁”远程监控管理模式,确保了河湖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构建了“全覆盖、无盲点”的水行政执法网络,通过组建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及高峰灌区、山河灌区、长青灌区、柳泉灌区、大头垅灌区、城区6个水政监察中队,并在全区各行政村明确了178名水政监察协管员,将执法重心进一步下移,极大地缩短了执法反应时间。

同时,建立河长制联合执法机制,完成了从“多龙治水”向“齐抓共管”的转变,明确水利、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为河长制联合执法组成员单位,对各级河长交办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

还全面编制河库“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将河库管好、治好、护好,使“河长制”真正成为河道长效管理的最有效制度。

如今,翠江山水风景美如画,两岸植被完整,水质常年稳定达标Ⅲ类水质标准以上,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通讯员 彭春平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