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北湖区奏响脱贫攻坚“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8-12-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颜石敦 唐文利 李华 罗玉霞

  “我家的羊都是在山上放养,肉质紧实鲜嫩。”12月27日,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仙鱼岭村曾国华家门庭若市,他一边给顾客秤羊肉,一边介绍养殖方式。

  曾国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曾国华贷款养殖黑山羊,从最初几只发展至现在90多只,他还养了100多只鸡,年收入达6万元。曾国华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摘掉了贫困帽。

  据介绍,北湖区有贫困村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154户6866人。为确保2020年底全面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近年来,北湖区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组合拳”,群众脱贫步伐明显加快。截至今年12月,全区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1748户5662人。

  一户一岗促就业

  在郴州香港甜妈仔月子中心,我们看到高级月嫂曹燕兰正娴熟地给宝宝换尿不湿。几个月前,她还是一个在家打零工的农村妇女。

  曹燕兰是北湖区华塘镇华塘村人,父母年迈身体不好,两个小孩上学,家庭经济困难。在北湖区“一户一岗”就业政策引导下,曹燕兰来到夏生职业培训学校育婴师班学习,培训合格后她顺利进入郴州香港甜妈仔月子中心工作,月工资达3000多元。

  北湖区大力实施“五大扶技”工程,广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推荐到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工业交通学校及夏生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并组织召开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

  “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北湖区委书记蒋利民在扶贫走访时说,要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全面提升脱贫的稳定性。

  为帮助西南山区贫困群众就业,北湖区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有限公司建立“扶贫车间”,一批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在家做拼布绣赚钱,也方便照顾家人。”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仙鱼岭村村民黄群芳说,父母都是残疾人,还要照顾3个孩子,她不能外出工作。

  村里建立“扶贫车间”后,黄群芳经过培训掌握了拼绣手艺,并担任“扶贫车间”班长,每个月可赚1000多元外快。

  对身体有残疾,不能干重活的贫困人口,北湖区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300余个,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一村一策抓产业

  夜幕降临,气温急剧下降,北湖区石盖塘街道新屋村,村民王飞波正在给梅花鹿铺设“暖炕”。他说:“冬天,要注意给梅花鹿保暖,还要适当喂食黄豆增加营养。”

  针对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较落后的贫困村,北湖区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脱贫。

  新屋村是市级贫困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32人。在“鹿专家”王飞波的带领下,该村建立梅花鹿养殖场,优先聘请贫困户务工,43户贫困户每年分别有500元分红。

  如何抓好产业扶贫?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洪灿给出的答案是:发掘有价值、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按照《北湖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村行动方案》,2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对接11个贫困村和22个非贫困村,建立利益联结。由企业带头发展藏香猪、食用菌、蜜蜂等种养业,5895名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持续稳定的增收利益联结关系,占全区贫困人口的85.9%。

  2017年,市级龙头企业蜂尚蜂业有限公司在石盖塘街道省级贫困村小溪村建立蜜蜂养殖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养殖蜂蜜,传授养殖技能。驻村帮扶工作队从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20万元帮助26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

  为了鼓励贫困村发展油茶、小水果、食用菌、高山肉牛、禾花鱼等特色种养业,该区还实施“十大帮扶”工程,区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建成优质稻、禾花鱼等扶贫产业项目70余个,带动44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一心一意助脱贫

  海拔1000余米的仰天湖瑶族乡沟壑纵横、梯田环绕,这里的禾花鱼细嫩清甜,是南岭一绝。该乡廖家洞村的禾花鱼尤为出名,引来大批美食爱好者。

  “搭帮唐书记争取的1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了60亩禾花鱼养殖基地。”廖家洞村委会主任肖和说,禾花鱼收获的季节,来村里尝鲜的游客扎堆。

  肖和说的唐书记是北湖区派驻廖家洞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唐树俊。为了发展禾花鱼,唐树俊多方集资硬化田埂3000余米,连续举办禾花鱼节,帮助当地村民销售禾花鱼及其他农副产品。

  目前,廖家洞村有禾花鱼养殖户300多户,面积达500多亩,每年可增收7万多元。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北湖区充分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从全区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109人组成3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同时,挑选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办事能力强的人充实到支村两委班子。

  石盖塘街道小溪村白石仙景区,低温环境下形成了奇特的雾凇景观。当地群众告诉我们,景区游道建成后前来观赏雾凇的市民络绎不绝。

  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脱贫,这是小溪村党支部书记田双平带头制定的规划。村民在景区周边开办农家乐,大大增加了收入。田双平还引进藏香猪养殖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年均分红1200元;建立光伏发电站,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余元。今年10月,田双平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我们了解到,为加快群众脱贫步伐,北湖区出台相关文件,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了“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区乡村三级扶贫帮困责任体系。全区1975名干部联系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