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挪出穷窝奔富路
发布时间:2018-09-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白培生 张前宝 邓 敏

  初秋时节,走进桂东县沙田镇周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搬迁群众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有说有笑,正分享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累果实的喜悦。

  近年来,桂东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放松,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统筹、合理安置,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搬得出,让群众有归属感

  桂东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老、山、边、穷”地区,不少群众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现象较为突出,亟待通过易地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桂东县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16376人,占郴州市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达三分之一,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7.97%,搬迁规模之大,名列全省前茅,居郴州市第一。

  国家出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后,桂东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机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认真指导各乡镇编制了各安置点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市审批(备案),对搬迁对象进行了多轮精准识别并公示。

  该县把思想引导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入点,积极组织宣讲团深入各个乡镇,特别是到沙田镇云里、古岭、建林等整村搬迁村,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搬迁政策,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响应。

  该县按照“倡导集中安置、允许分散安置”的原则,实行多种安置方式并举。按照中央“保障基本”和搬迁对象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3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要求,让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安置方式,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参与热忱。

  同时,切实加大补助力度。购房安置的,实行“交钥匙”工程,补助标准为每人5.5万元;集中联建安置的,建房补助标准为每人2.6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为每人2.05万元;分散安置的,建房补助标准为每人2.6万元;对少数无能力搬迁的1人户、2人户,实施“阳光安居工程”,对少数不愿搬迁的贫困户,结合土坯房改造进行修缮加固,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为推进工作,该县着力破解底子不清、情况不明、进度不快,工作不认真负责等难题,建立易地扶贫搬迁与纪委、监察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追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严格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

  稳得住,让群众有舒适感

  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放心、舒心?

  桂东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基础配套、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三同步”,让贫困群众做到心里有“底”,彻底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

  “以前挑点山货去赶圩场,都要走十几里山路,现在好了,楼下的电子厂就可以务工,不但能照顾家庭,还有收入,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沙田镇周江安置点内的嘉业电子有限公司厂房里,李福雄和数十名工友正赶制订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10月22日,李福雄一家从沙田镇大水村搬迁到沙田周江易地扶贫安置点,住进了新房。这个环境优雅的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居室里,家具崭新、房间整洁,让一家人喜笑颜开。

  该县还把易地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齐全”,在精神生活上做到“丰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方便”,使易地搬迁安置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沙田镇周江村择地145亩,建成住房53栋1274套。同时,综合市场、服务中心、幼儿园、劳动密集型工厂等一一建成。目前,已有贫困村民和搬迁户943户3067人住进了新家,约1000人在新家附近工厂及服务岗位实现就业。

  像沙田周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样规模宏大的搬迁项目,是桂东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一个精彩而闪亮的大手笔!

  2016年以来,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浪接一浪,从“穷山窝”搬到“幸福地”的群众越来越多……

  2016年12月8日,桥头乡白水村、尚义村两个集中安置点共25户88人集中入住新居。

  2016年12月28日,四都镇长青村20户65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新家。

  2017年10月14日至15日,沙田镇、青山乡、普乐镇的660户贫困户,通过抽签方式获得了套崭新明亮的安置房。

  2018年1月7日,沙田镇易地扶贫搬迁周江货币安置点举行第二批安置分房大会,来自沙田镇、桥头乡、青山乡、四都镇、普乐镇等5个乡镇的贫困户70户247人,同步搬迁户36户153人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领到了盼望已久的住房。

  2018年1月8日,大塘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地,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喜领盼望已久的住房。

  2018年3月15日,沤江镇增口等村76户300余人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旧居,入住桂利木业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分新房、拿钥匙、住新家……分房仪式接连不断,搬迁群众心花怒放。截至目前,桂东县完成搬迁群众4646户16376人。

  能致富,让群众有幸福感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才是目的。

  桂东着力做到“搬家”更要“帮业”,全力实施就业帮扶5个“千人计划”,实现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至少有1人充分就业。

  同时,将重心转移到发展就业的“扶贫工厂”上来,鼓励引导县内“四上”企业招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对首次招用贫困家庭劳动力的企业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初级工培训补贴,补贴期限6个月。截至目前,全县“四上”企业招用贫困家庭劳动力889人。

  为搭建企业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桥梁”,该县还设立了贫困家庭劳动力专门招聘区、信息发布专栏、专用服务窗口、求职绿色通道,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服务。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百企帮百村、就业促扶贫”“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劳务协作招聘会”“和煦春风送岗位、就业扶贫惠民生”等大型专场招聘会14场,提供岗位近万个,3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不仅如此,桂东县还深入调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发展产业情况,帮助他们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鼓励搬迁对象参与创业和产业发展,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后续发展问题。

  据了解,该县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了搬迁贫困户4962人就业;鼓励搬迁贫困户参与创业,建立产业区,帮扶5795人发展特色产业,让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巩固”。

  桂东县桥头乡顺义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黄守松,原本住在10多公里外的半山腰上,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日子过得很清贫。搬到了山下以后,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他将原有的5亩茶园进行了改造,并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拓宽了创收渠道。黄守松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今年茶园的收入加上在周边务工的收入,预计可以有4万多元,离小康生活不远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白培生 张前宝 邓 敏)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