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唐伟峰
秋风送爽,心暖重阳,一大早,桂东县寨前镇流源村的村部大楼热闹不止。85岁的老人邓美容,拿着刚出炉的糯米糍粑,一口一口吃了进去,瞬间暖在了心头。吃糯米糍粑是重阳节桂东的习俗,意味着老年生活也是美滋滋的。
重阳节流源村会把一群“八零”后的老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吃一碗长寿面,喜笑颜开,在每一位老人们的脸上显露。借着这样难得的机会,村委会将国家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政策、以及年老身体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给大伙讲清楚。
流源村,现有80岁以上老人82人,90岁以上13人,是名副其实的“小长寿村”。当岁月在老人的眼角刻下深深皱纹,他们对生活的期待,早已不只是“老有所养”的物质保障,更渴望“老有所乐”的精神丰盈。流源村的宠老,正以多元、温暖的姿态走进老年群体的生活,让老者在时光的余晖中,收获满满的快乐与尊严。
村干部上门养老认证
流源村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邓力群的家乡,红色精神,照耀着每一代人。村委干部都秉持着一颗敬老爱老的心,想尽一切办法宠老,让老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每个月都来剪一次头发,非常的暖心,我们经常聚在一起。”86岁的老人黄绍魁说。
“银发义剪”是流源村今年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新举措。每月的农历初九,村里赶集的日子,也是这群年纪相仿的老者最期盼的日子,大家坐在一起理着头发,聊不完的话题,谈笑风生。
村里出资,老年人独享这一份快乐。这份给老年人特殊的关照,从今年6月开始,已为老年人完成100多次的剪发任务。
“流源村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村,从小事入手,让老人不止老有所养,更有老有所乐。”桂东县寨前镇流源村党总支书记陈冬华告诉笔者。
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闯荡,帮助他们留守的亲人养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基层干部现在面临的不少问题。流源村村委的干部,按照分片区,网格化实时监测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
陈冬华上门看望邓春秀老人
流源村的石下组邓春秀,今年97岁,儿子相继去世,眼睛也逐渐丧失了光明,现在只能靠孙子偶尔回来探望。作为片区组长的陈冬华,几乎每周都要走路去一趟,有时候拿着自己做的饺子,有时候拿着青菜,油、米、面,就怕哪些物资带的不够。
石下组距离流源村村部大楼大概1公里的距离,虽然不远,但对于即将退休的陈冬华支书,也还有点吃力。
“冬华支书,真的跟亲闺女一样,非常的感谢他这么多年对我的照顾。”邓春秀老人拉着笔者的手说。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