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以产兴城 以城聚人——郴州经开区绘就产城融合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

园区配套了涌泉小学、船洞小学、兴城小学、十五中、丰祺学校、明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

产业升级、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是加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素,也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这为进一步谋划“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而精准的指引。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近年来,郴州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郴州经开区”)积极探索产业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要素的协同发展,为“产城互促、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经开区样本”。

规模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外贸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逐年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示范物流园、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省“五好”园区综合排名实现后发赶超,从2021年的第55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11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成立于1988年的郴州经开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实干“基因”,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产业集群升级

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其中产业是关键的支撑力量。

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产业聚集型转变,这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在理顺机制、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郴州经开区启动新一轮发展跨越的谋划,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将转型升级视为首要任务,招商引资作为核心策略,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逐渐形成了以万华生态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中子新能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华润三九为龙头的大健康产业的“两新一大”产业格局。园区活力四射,前景充满希望。

2025年,郴州经开区持续推进“两员服务”工作,安排98名“两员”上门,将500余份《郴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企业产品宣传画册》精准送达园区重点企业及相关部门。该画册详尽收录了园区重点工业企业的简介、主打产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旨在搭建园区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打造供需对接的“快车道”,有效促进区内企业上下游协同合作,畅通园区经济内循环。

集群龙头企业华润三九在安仁县、桂东县、宜章县等地陆续推行“基地+农户”模式,开展药材种植与采购工作。仅在2024年,该公司即在宜章县采购1270吨五指柑,在安仁县采购2150吨岗梅,这一举措在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园区深入挖掘企业潜力,积极推动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量效益。围绕人才引进、资金支持、能源保障等多个维度,全力帮扶万华生态、科远达、鑫能实业、飞鸿达等优质企业进行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提升,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口迁移集聚

产业升级促进了人口集聚。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就业机会、创造了新职业,为园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2016年,郴州经开区被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孵化了创芯电气等180家优质企业。自2023年以来,园区建立了覆盖19个乡镇(街道)的就业服务站,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13场,助力9462人成功入职,开展技能培训2397人次,开辟了一条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的通道,让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郴州经开区凭借企业集聚优势,全力打造区域性创新人才汇聚中心和重要人才高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顺利运营,“郴江实验室”总部成功入驻园区,公共中试基地建成,湘南学院生物医药中试基地荣获我市首个省级中试基地称号……从以高能级平台为支撑点,持续撬动科创资源,到不断完善人才机制,提供全方位支持,60余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园区,建功立业。

如何让人才“愿意来”且“留得住”?郴州经开区始终如一地践行“安居畅行”理念,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的城市环境。区内已建成保障性住房1085套,并延伸26路、801路公交线路进入园区,有效促进城乡与园区的深度融合。以创芯电气为例,该企业现有员工515人,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占比高达49.5%。

郴州经开区秉持“以人促产、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并将其具体化,将人口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空间集约优化

人口集聚扩大了消费市场,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牵引。

郴州经开区通过“一区三园”联动规划,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对新兴产业主体和创业企业的培育孵化支持力度。

自2021年以来,园区践行“腾笼换鸟”新理念,采取清退与盘活并重的策略,以“僵尸企业”和“三低企业”清退处置为突破口,开展企业单位面积效能评估专项行动,盘活闲置厂房,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4年,园区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39亩、低效(空闲)用地943亩,实现2023年至2024年连续两年闲置土地“零新增”。近年来,园区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的工作成绩多次在全省省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得益于腾退厂房与项目引进的高效匹配和同步推进,九星科技项目成功盘活了原阳普医疗项目近百亩的闲置土地。园区面积也从2018年的4.07平方公里扩展至2022年的7.67平方公里,再到2024年成功调区扩区,总用地面积进一步增至11.09平方公里。

产城融合发展的本质在于通过保障人口的安居乐业,满足产业用工需求和城镇发展需求,确保迁入人口能够平等享有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各项权利。

近年来,郴州经开区不断完善晨熹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打通了五岭商圈与长冲—石盖塘产业核心区的连接。同时,园区配套了涌泉小学、船洞小学、兴城小学、十五中、丰祺学校、明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大健康产业园的吸引力,全市90%的医药流通企业纷纷落户园区。此外,位于塘尾路的一所综合医院已完成规划。

园区周边依托仙岭湖体育休闲公园、五岭阁公园、月形山公园、万华岩公园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高档住宅区、人才公寓、公租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园区风貌。

园区、城市及周边乡镇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集聚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须臾不可忽视,并需持续不断地得以实现,从而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充盈……宜居宜业的产城共同体正在郴州经开区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