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9月24日,承载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战略使命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揭牌运行。五载同程,片区与企业、一线生产工人等共攀产业高峰,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和活力。
为生动展现这五年来的奋斗历程与发展成果,郴州高新区新媒体中心特策划推出“五载同行 向新出发——我与自贸共成长”主题报道,笔者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进产线、看车间、访工厂,与奋斗者同频,用脚步丈量发展热土,触摸产业向上攀升的蓬勃脉动。
一束光,能做什么?
道路上,高性能芯片驱动着ADB大灯,用成千上万颗精准可控的像素光为汽车夜晚行驶护航;智能产品中,背光LED芯片让色彩饱和度更高,显示屏更为逼真,用户体验感更强。
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将其比作一棵大树,过去20多年里,这棵大树迎来了迅速生长,枝繁叶茂。
从白炽灯的昏黄到LED的璀璨,一场由半导体技术进步引发的照明革命,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图景中,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磊光电”)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引技筑基 自立追光
外延生长、金属镀膜、光刻刻蚀、点测分选……在华磊光电无尘车间,各条芯片生产线高速运转,穿梭其间的技术人员身着无尘衣、口罩、鞋套,手戴乳胶手套,仔细观察着仪器内芯片。“芯片是光源制造的‘魂’,决定着产品性能的上限。”华磊光电总工程师季辉说。

季辉正在查看设备 摄影 张凯
2008年落户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的华磊光电是一家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材料、器件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致力于类太阳光光源技术的创新开发与推广的公司,填补了湖南省LED芯片行业的空白,也为人类带来了真实且有益健康的照明。
时间回溯至本世纪初,当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LED技术,洞察市场先机的开拓者们便开始了布局。彼时的华磊光电,凭借引进台湾技术团队和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迅速崭露头角,其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那会常常是客户先给钱,我们再生产。”回忆起初创时期的火热场景,季辉仍旧记忆犹新:车间内机器轰鸣,车间外是一群静默排队准备提货的客户。
“在郴州片区,我们算用电大户。”季辉还记得,他刚来片区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地,产品爆单后,不免对供电保障感到担忧。“抱着尝试心态,我们向管委会反馈了我们的需求,没想到立马就得到了回应。”得益于片区的高效服务与企业扎实的技术,让这家刚“出道”的企业一举闯进行业前列。

华磊光电航拍 摄影 史校齐
热闹过后,华磊光电开始重新思考LED芯片的新出路在哪里。产业浪潮之下,掩盖的是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的集体缺失。“当时中国大部分LED生产企业都在跟踪模仿国外的技术,缺少核心专利技术及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必须要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芯片。”季辉暗下决心,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这条路子,才能真正打破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上限空间。
向“芯”突破 向新出发
华磊光电展厅内,一面满满当当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公司的技术成果与“奖状”,正无声记录着奋斗者们的足迹。

华磊光电荣誉墙 摄影 张凯
“我们自主研发的‘低热阻高光效蓝宝石基GaN LED材料外延及芯片技术’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们技术人员最高的荣耀。”说起自家取得的“战绩”,季辉语气中满是骄傲。
历经十余年自主攻关,该项技术攻克了蓝宝石衬底的GaN LED发光效率低和散热特性差两大技术瓶颈,其国际首创的复合光学膜与金属复合衬底结构,突破了传统金属反射率限制,将器件发光效率提升至160lm/W以上,开创并推动了我国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
“自成立以来,华磊光电就高度重视技术人才与产品创新。”季辉认为,研发的强度、技术的高度,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广度。为紧跟市场,保持关键技术领先,华磊光电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0%左右用于研发,并积极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四分之一。也正是这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与深厚的技术积淀,支撑该企业在LED行业深度洗牌的浪潮中成功转型,行稳致远。

工作人员正在目检 摄影 张凯
近年来,华磊光电不断整合技术资源,优化工艺流程,通过提高透光率、改善电流扩散、提升电流密度等方法不断提升芯片亮度和产品性能。其自主研发出“单晶多峰集成芯片+荧光粉技术”的全光谱产品,使其光线更接近自然光,能有效减少蓝光危害,实现了国产品牌首家单晶多峰集成全光谱芯片的量产,并荣登湖南省优势产业“三优”名录。
如今,华磊光电亮点频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累计获得了近52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300多项,入选了2023年中国企业专利实力500强,产品更是远销海外。
绿色灯具 点亮非洲
“中国灯具不仅节能环保,还这么耐用,一盏灯的寿命居然可以达到10万小时。”来自加纳的夫拉姆拿着LED灯产品研究完产品性能后,连连竖起大拇指。
在今年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华磊光电一举收获来自沙特、伊拉克、埃及、加纳等国家和地区的149家客户。

华磊光电参加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企业供图
接到订单后,华磊光电便马不停蹄地生产赶制订单。“我们早一点生产,他们就能早一点享受光明。”季辉表示,非洲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供电紧张问题,尤其是在供电系统尚不完善的非洲边远地区,目前煤油灯是很多非洲百姓仍在使用的照明手段。“我们愿做‘一带一路’上的‘点灯者’,与非洲伙伴共同携手点亮更多万家灯火。”
从当初主要引进消化技术,到现在拥有520多项知识产权;从生产通用照明芯片,到掌握全光谱、高光效数码等芯片核心技术,华磊光电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产能从成立时的几万片,增长至如今的近360万片,年产值突破5亿元。

华磊光电系列外延衬底及芯片产品 摄影 张凯
“企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的支持。在我们初创时期,片区就体现出非常强的专业性、服务性,也得以让我们从几个人的团队成长到如今的千人团队。”在季辉看来,片区的赋能远不止于此。便利的贸易政策、高水平营商环境,以及“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红利,让华磊光电在引进高端设备、对接国际人才、拓展海外市场时更加便捷。
“光的意义在于驱动进步、温暖生活。过去我们解决了‘从无到有’,未来我们要实现‘从有到优’,让这一束光的价值,照亮一个更广阔的未来。”季辉语气坚定地说。(文 曹菲 胡芳煌)
【笔者感悟】
一束光,可以照亮前路,也能改变世界。
从扎根自贸区郴州片区的沃土破茧成蝶,到如今让“中国智造”的绿色之光播撒于“一带一路”,华磊光电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片改革试验田与创新主体同频共振、携手共进的生动缩影。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上,这片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将吸引更多如华磊光电这般的“追光者”在此汇聚。
当科技之光与政策之光交相辉映,必将照亮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智造”的绿色之光也将闪耀世界每一个角落。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