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平凡的日子也能绣出花
发布时间:2025-08-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当宋锦的丝线在指尖穿梭,一个个带着温度的布艺作品慢慢成型,我才明白,这不仅仅是在学一门手艺,更是在打捞生活里的光,把灰暗的日子缝成温暖的模样。感恩老师的栽培,针脚里的光,照亮我的路。

  最开始接触宋锦布艺,是从看似简单的葫芦造型起步。原以为不过是穿针引线的事儿,真正上手才知道,针脚要匀,轮廓要润,每一针都得耐着性子,把心沉下去。就像老师说的,这小小的葫芦,藏着的是做手艺的本分。后来做发夹,巴掌大的地方,得让宋锦的纹理服服帖帖,把美劲儿都使出来;做南瓜插针,那凹凸的纹路,得带着巧思,让死板的布料活起来。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做那个钥匙包。选一块顺眼的宋锦,一针一线缝出能装东西的形状,再扣上小锁扣,往桌上一摆,实用又好看,感觉把日子里的踏实劲儿,都缝进去了。从笨手笨脚到慢慢像样,多亏了何老师和姜燕老师。她们教我怎么把针脚走顺,看我慌了、不敢下手的时候,给我打气。跟着她们,我摸到的不只是手艺,更是这门手艺里藏着的热乎劲儿。

  在这儿学习的日子,暖心事可不止针线这点。班主任李萱老师,真跟家里长辈一样,操心我们吃穿,问寒问暖的,让人心里踏实。还有一块学手艺的同学们,凑一块研究针法,分享怎么把东西做得好看,谁碰上困难,大家伸手就帮。这种交情,干净又实在,像宋锦的丝线,把每天的日子织得亮亮堂堂的。

  能有这些温暖,得感谢郴州市残联。要不是残联给我们残疾人搭这个学习平台,我们上哪儿碰宋锦、学手艺去?特别是理事长,心里装着我们残疾人的难处,想着让我们有本事吃饭、能活下去,一门心思把这布艺学习的事儿落地。他说“学有用的”,不是随便说说。从课程咋安排,到材料咋准备,从请老师教我们,到往后咋发展,每一步都想着我们的难处,实打实的。就这份担当,让我们这些想有一技之长的人,瞅见了生活还有别的活法,不是只有难捱的日子。

  宋锦的丝线还在指尖绕,心里的热乎劲儿早就扎了根。这段日子让我信了,只要肯下笨功夫,生活就不会亏待人。就像手里的布艺,用心去做,再平凡的日子,也能变出花来。从郴州这儿揣着的温暖,够我往后路上,带着劲往前走,不怕难。(杨雁南)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