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罗徽 李亚郴
10月30日清晨,自贸区郴州片区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将一批货值25万美元的电子产品变压器打包装运,准备发往欧洲,这已经是本月第50批发往外海外的订单。今年1到10月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08.87亿元,同比增长165%。
“多亏了园区及时伸出援手,否则根本赶不上交货期!”台达电子负责人感慨道。原来,该企业三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磁性零部件及组件生产,产品已成功打入奔驰、宝马等头部车企供应链,订单交付时效要求极高。但项目启动后,用工缺口骤然放大,生产线一度因“缺人”陷入停滞,既定交货计划面临违约风险。
园区迅速组建“台企服务专班”,通过政企联动赴周边县市招聘、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累计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200名,让项目得以满负荷生产。
今年,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围绕加工贸易发展痛点难点,打出一系列精准施策的 “组合拳”。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联合海关首创“综合保税区载货非保税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模式,让企业物流成本直降30%。
“以前光包装材料进出园区就要5天,现在压缩到3天,每年可节省通关、仓储、财务成本100万元以上!”台达电子物流经理许卫衡指着循环使用的货架介绍。更让企业振奋的是“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分送集报”新政将原本零散报关整合为集中申报,台达电子每年减少报关30%频次,释放流动资金80万元。
为让企业“轻装上阵”,园区紧盯省市各类奖补政策,安排专人“一对一”指导企业申报资金。已协助6家加工贸易企业申报各类资金超1400万元,这些资金精准投向厂房租金补贴、设备更新等领域,为企业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注入“强心剂”。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