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从“神农作耒耜”到“农夫造良机”,郴州崛起农机行业“小巨人”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从“神农作耒耜”到“农夫造良机”,占领2/3的国内市场并风靡海外

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进行调试作业。欧阳常海 摄

叶龙斌 周 慧 何安航

5月16日,最新一批由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空调驾驶室的履带拖拉机正在郴州高新区装车,这批履带拖拉机将从深圳口岸出口马来西亚。

“我们公司定位于丘陵山区农机制造,履带拖拉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超过66%。”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元锋兴奋地说,“今年前4个月所有生产线都是超负荷运转,仅哥伦比亚的订单相比往年就翻番了!”郴州产的各式履带拖拉机正远销欧洲、非洲、南亚、美洲等地。

郴州为何会孕育出农夫机电这样的农机行业“小巨人”?农夫机电又凭借什么占领三分之二的国内市场并风靡海外?

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记载,耒是我国最早的农具,用作翻土,形状像木叉。《周易・系辞下》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先秦《世本》也记“神农作耒”。

神农在哪里作耒耜呢?就在郴州。《衡湘传闻》曰:“帝之匠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可以说,郴州就是古代农具的发源地。

时间的年轮快进到现代。从“耒耜”到“牛耕”,再到如今的“铁马”,现代农机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湖湘多丘陵,虽为“鱼米之乡”,农机装备却存在短板。农业机械在北方平原大展身手时,南方丘陵山区还离不开传统的镐锄镰犁。就拿郴州来说,丘陵山区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水田旱地交织,地块细碎凌乱、高低不平,导致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转运难,果、茶等特色经济作物“无机可用、无机好用”。

“丘陵山区农业急需什么、农民急用什么,我们就研发生产什么。”首元锋介绍,农夫机电20年来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创的轻型履带拖拉机,橡胶材质的履带相比以往的钢铁材质,重量降低了五分之四,相比轮式拖拉机效率提高了20%—30%,且履带拖拉机接地压力小,作业时不易深陷泥土中,还能保护水田有肥力的土壤层;丘陵山区地块小、作业空间狭窄,农夫机电在小型履带式拖拉机上使用了差速转向技术,实现了原地转向;国内首创的液压无级变速箱,实现了不踩离合器换挡变速,提高了人机安全,最大爬坡角度超过了25°,可以轻松翻山越岭。

除了水田,农夫机电研发的小型农机也可以胜任多种应用场景——起垄施肥一体机适用于烟叶种植起垄和露天蔬菜作业;低矮机身的大棚王履带拖拉机适用于果园、蔬菜大棚;遥控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可以用于茶园、果园灌溉、打药;电动履带运输车可以用于采摘和转运冰糖橙、脐橙……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智能化、适用性强的农机,无疑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现在我们的履带式拖拉机还搭载了北斗终端和智能操控系统,让丘陵山区的农民劳作更轻松、更有效率、更有价值。”首元锋指着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崭新锃亮的农机成品说。

立足郴州、苦练内功,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农夫机电通过科技创新,填补了丘陵山区适用的农机这一市场空白,起草了“轻型履带拖拉机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逐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产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