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曹剑风
七属会馆,位于桂阳县七里街历史文化街区古楼街11号。
七里街曾经是桂阳古城最热闹的商业街区,走在石板路上,仿佛走在繁华的记忆里。拐弯抹角,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一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七属会馆。
往事如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隐于深巷的七属会馆的来龙去脉。为一探究竟,我蹑手蹑脚,轻轻地走进去,走向历史深处……
1、七属会馆的由来
历史上,桂阳曾是州级行政建置,辖桂阳、临武、嘉禾、蓝山四县。桂阳州地处湘南,接壤粤北,号称“三湘之屏藩,两粤之管钥”。得天独厚的桂阳,不但地理位置优越,而且矿产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中国的矿冶重镇。千百年来,桂阳城都是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清末民初,五湖四海的商贾走贩云集桂阳,各地商帮群雄并立,七属会馆、江西会馆等商业会馆陆续出现。小小的桂阳城里,据说有10多座商业会馆,成为桂阳商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会馆所描绘的,无疑是桂阳商业繁荣的恢宏图景。
“民国”初年,衡阳、耒阳、常宁、清泉、衡山、安仁、酃县七县商帮共同集资,联合创建七属会馆,亦称衡州会馆。七属会馆的基本功能为“祀神、合乐、义举、公约”,乃七县同乡同业商人在桂阳商谈交易、联络乡情的社交场所,“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
2、七属会馆的建筑艺术
历史上,七里街既是湘粤古道的重要节点,也是桂阳古城的商业街区。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石板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繁荣盛景,宛如桂阳版的清明上河图。大名鼎鼎的七属会馆,就坐落于七里街核心地段。
七属会馆的主体建筑为传统四合院形制。临街便是气势恢宏的大门,门内设精美的戏台。戏台前是石板空坪,可供千人观戏。坪后一座大雄宝殿,上书“南岳行宫”,殿中塑南岳圣帝神像。殿后是天井,后面建两层楼舍。馆后是巍巍宝山,依山势而筑小花园。前厅戏台承担娱乐功能,中堂大殿承担祭祀功能,后院楼舍则承担聚会功能,这样的功能设置,类似于今天商务会所。
七属会馆的整体布局因地制宜,会馆的住宿接待功能被转移到了主体建筑外围的院落。住宿大楼二层,独自成为会馆建筑群的另一条轴线,既单独有门,可以独立进出,与主体建筑之间互不干扰,内有门互通,与主体建筑构成有机的整体。
七属会馆建筑为砖木结构,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融合西洋建筑元素,其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别具一格。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国风;券式门窗、哥特装饰的西洋味,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散发着“民国”建筑的独特魅力。雍容华贵的七属会馆,见证了桂阳商业史上的辉煌。虽然今天的商业贸易远比历史上更加繁荣,然而那种商业与地域文化共为一体的历史景观,却只能在七属会馆中追忆了。
3、七属会馆的戏曲文化
桂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湘昆的发祥地,桂阳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
七属会馆自建成之日开始,凡是祭祀或重要节日,都会邀请戏班来演出。由于七属会馆地处闹市,戏台精美,那些跑码头的各类戏班也时常租赁七属会馆戏台,对外演出。七属会馆演剧长盛不衰,衡阳湘剧、祁剧、昆曲等戏曲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台,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啰鼓喧天的七属会馆,成为远近闻名的娱乐文化中心,为戏曲文化的交流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昆曲,又称昆腔或昆剧,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而名。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之作,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湘昆,湖南昆曲的简称,乃昆曲三大流派之一,有“昆曲兰花艳,湘昆别一支”的美誉。因发祥称于桂阳,又称桂阳昆曲。
明万历至清乾嘉之间,昆曲独霸中国剧坛数百年,其流传之广,历时之久,其他剧种难以望其项背,那时听昆曲唱昆曲是中国人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
清中叶以后,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花雅之争愈演愈烈,阳春白雪的昆曲,与底层观众越来越疏离,逐渐沦落到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在地方戏曲围剿之下,昆曲节节败退,专业昆班生存艰难,纷纷停锣息鼓。“民国”十八年(1929年),桂阳最后一个昆班“昆舞台”夭折之后,桂阳再无昆班。
昆班虽已不存,昆曲却没有消失,而是广泛寄存于地方戏曲之中,衡阳湘剧和祁剧的很多剧目和曲牌就是昆曲。与桂阳乡村戏台演出,观众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不同,七属会馆有自己的特定观剧群体,欣赏水平更高,对演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七属会馆演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昆曲虽然在其他地方日渐凋零,但是七属会馆的戏台上,依然兰香四溢。
天佑昆曲,如果没有七属会馆以及后来的和平剧院,哪有“湘昆”的横空出世。毫无疑问,弦歌不绝的七属会馆为留存和延续昆曲立下了不世奇功。
4、湘昆摇篮
1951年,七属会馆首事谢少彭租用七属会馆,开设和平剧院。
为吸引观众,和平剧院特地从郴州邀请湘南前进剧团来桂阳,常驻戏院演出。湘南前进剧团初来乍到,并不成功,经营惨淡,艺人们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谭贵昌、曾衍芹等10余人坚持演出。他们努力改进湘剧,入乡随俗唱桂阳声,以适应桂阳观众,终于声名鹊起。
6月,经桂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湘南前进剧团留下,改名为“桂阳县前进剧团”,推举曾衍芹任团长,仍是民营性质。至此,衡阳湘剧在桂阳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谱写桂阳戏曲文化绚丽多彩的新华章!从前民营戏班的组织形式松散,人员流动性很大。桂阳前进剧团成立后,缺兵少将,为满足演出和观众的需要,吸收萧云峰、萧剑昆等众多原祁剧或昆班艺人搭班,前进剧团逐渐发展壮大。
1952年,前进剧团与戏院老板因薪酬问题发生矛盾,经县人民法院调解,和平剧院由前进剧团接管。翻身作主的演员热情高涨,积极筹集资金,翻建剧场,重新翻建的剧场焕然一新。
硬件设施完善之后,还要提高演出质量。前进剧团不断从衡阳、长沙等地邀请演员来演出,衡阳湘剧泰斗谭保成更是经常来传经送宝。很多演员来了之后,就留在前进剧团不走了。
与此同时,前进剧团积极发掘、上演传统剧目,其中包括很多昆曲剧目。和平剧院自从作为前进剧团固定演出场所之后,共演出了1400多场。在前进剧团,没有湘剧、祁剧、昆曲演员之别,某个角色,谁擅长谁扮演。这种摒弃门户之见的良好风气,极大地提升了前进剧团的演出水准,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和平剧院的戏台上,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场竞技,在长期串台、同台演出过程中,昆曲、湘剧和祁剧演员互相取长补短,桂阳昆腔与湘剧昆腔、祁剧昆腔彼此交流融合,逐渐形成表演更加本土,风格更加桂阳的昆曲。这种集桂阳昆腔与湘剧昆腔、祁剧昆腔艺术之精华而成的昆曲,后来被称为“湘昆”。
1954年,嘉禾县革新祁剧团成立之初,向桂阳前进剧团借聘演员。前进剧团演员萧云峰、萧剑昆等人联袂而去,他们背井离乡,把昆曲的种子带到嘉禾,辛勤播种,成为复兴桂阳昆曲的又一支强大力量,在湘昆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戏曲大师李惠惠回忆,从前没有桂阳昆腔、湘剧昆腔或祁剧昆腔的说法,只有昆曲一说。1955年,十二岁的她考入前进剧团,在和平剧院学戏练功,学的第一出戏便是昆曲《昭君出塞》,后来陆续学了《思凡》等很多昆曲剧目。前进剧团的专业昆曲老师,男旦刘金昭,当年已经六七十岁了,为了昆曲的传承,仍然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1955年8月4日,桂阳县前进剧团易名为桂阳县湘剧团。
12月,桂阳县湘剧团参加湖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汇演,演出昆曲《藏舟刺梁》获奖,比江苏国风昆剧团在杭州首次演出昆曲《十五贯》还要早。
1956年,《十五贯》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昆曲热潮,桂阳县湘剧团积极复兴昆曲。
事实证明,桂阳县湘剧团既是湘剧踵事增华的架海金梁,也是湘昆继往开来的中流砥柱,为昆曲地发扬光大作出了无法磨灭的伟大贡献。
5、湘昆诞生
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大都离不开官方的支持与倡导。社会各界对昆曲的关注和帮助,促使桂阳昆曲的复兴迈入快车道。
湖南省政府参事程一中,桂阳桥市人,是个资深戏迷,与梅兰芳因戏结缘,成为挚友。当程一中得知家乡正在发掘昆曲的消息后,激动万分。尽管年事已高,但是出于对家乡的眷念,对戏曲的热爱,程一中不顾舟车劳顿,多次奔赴家乡,实地调研,积极宣传,为桂阳昆曲鼓与呼,湘昆的诞生,程一中功不可没。
1956年12月,梅兰芳莅临长沙,举行公演。程一中与梅兰芳久别重逢,相谈甚欢,程一中特地把桂阳昆曲情况详细告诉了梅兰芳,得到梅兰芳的赞扬和支持。或许在两人的交流过程中,商定了“湘昆”之名。
1956年12月15日,梅兰芳出席“湖南省戏曲艺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说到:“最近我还听说在桂阳县发现了湘昆,拥有许多失传的老戏……”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出现“湘昆”之名,筑就了昆曲史上不朽的里程碑!
湖南省1959年戏剧会演,桂阳县湘剧团《侠代刺梁》节目单上,赫然写作“湘昆”剧种。追根溯源,这是历史上官方正式定义“湘昆”剧种的第一出戏,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湘昆”肇基于桂阳。
古腔发新声,兰花飘幽馨。从此,湘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门古老的艺术,几历浮沉,向死而生,是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凯歌,亦是一代又一代昆曲人的梦想与追求。
6、七属会馆的保护与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之后,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和平剧院难以容纳日渐增长的观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桂阳县政府开始兴建桂阳剧院。
1957年7月以后,桂阳湘剧团搬到桂阳剧院演出,和平剧院只是作为演员生活、练功和排练的地方。
1973年,桂阳剧院另建住房。于是,桂阳湘剧团正式告别荣辱与共23载的七属会馆,和平剧院潸然落幕。时至今日,历经沧桑的七属会馆,在风吹雨打之下,已经破烂不堪,被鉴定为危房。幸运的是,除了原来的大门和部分剧场缺失之外,七属会馆大部分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面积达千多平方米,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转朱阁,低绮户,漫步其中,往事一幕幕浮现。遥想当年,浪迹江湖的艺人们,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时光荏苒,曾经笙歌鼎沸的七属会馆,已人去楼空,只有婉转的昆曲,仿佛还在寂寥中回响一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追远抚今,令人感慨万千。七属会馆不但见证了桂阳商业文明的发展,也见证了桂阳戏曲文化的繁荣。至关重要的是,作为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湘昆的摇篮,更是熠熠生辉,是研究湘昆历史发展最关键,没有之一的实物遗存。七属会馆的历史文化意义非比寻常,弥足珍贵,应该申请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创建戏曲博物馆,让湘昆圣地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彰显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