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从“老三样”到“新四样”,郴州村卫生室装备升级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

近日,天刚蒙蒙亮,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卫生室的门已经开了。村医黄仁勇一眼认出扶腰而来的朱大爷,他一边招呼一边熟练地启动艾灸仪器。

随着一缕艾烟味缓缓散开,朱大爷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笑着说:“这两年卫生室大变样,来找黄医生看病都要排队,我不早点来不行啊。”

在村卫生室就能享受艾灸、拔罐、针灸等六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这样的景象,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和许多村子一样,沙洲村留守的老年人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在少数,村民就医需求大。过去,村卫生室只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这“老三样”,村民常常“小病扛、大病拖”,因病返贫成了许多家庭的隐忧。

如今,随着郴州基层医疗“微改革”深入推进,山村医疗卫生正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老三样”升级为“新四样”,小病不出村成现实。

近年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2768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提质改造,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96.99%。如今的黄仁勇,再也不只靠“老三样”接诊,村卫生室增添了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除颤仪、血糖仪“新四样”,还设有留观室、治疗室和药房,就医环境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暖心的是,硬件升级了,看病负担却减轻了。村民王延平在村医指导下,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医保报销,原本81.28元的医疗费用,个人只需支付28.09元。

“在村里就能直接办理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村民就医负担。”黄仁勇说。2024年,全市1989个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定点,年报销超过141万人次,报销比例达61.44%,有效缓解了村民“看病贵”的难题。

与此同时,郴州针对村医队伍,开出了一系列“暖心良方”。提升待遇,财政补助为在岗村医购买“三险”,并将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按绩效考核结果拨付;推行“乡聘村用”,将22名大学生村医和5名一级村医纳入编制管理;实施层级管理,1834名分级评定的村医每月享受300元至800元工作补贴。

不仅如此,我市鼓励乡村医生岗位进修,通过专科学历培养计划和精准化培训,目前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50.3%。“服务能力上去了,治病更有底气。”作为一级村医,黄仁勇如今更能专注地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待遇有保障,职业发展通道更畅通,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村医队伍。2023年,“00后”胡宇煌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资兴市州门司镇刘家村当村医。

在这个留守老人和儿童占比超六成的山村,胡宇煌的摩托车成了移动的“120”。2025年早春,她连续42天上门为独居老人刘日光换药,直到老人腿部的溃烂完全愈合。她自制的“便民联系卡”上印着联系方式,承诺24小时随叫随到。她还探索建立“1+1+1”健康帮扶机制,为洪灾时期的37户受灾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

村医的工作方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我们不再只是在卫生室等病人,而是与乡镇卫生院医生组成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胡宇煌说,她的出诊包里,除了听诊器外,还多了一本“村民健康数据册”,“有了这本册子,工作更有规划,也更有针对性。”

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何值兰,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受益者。在村医定期上门监测和健康指导下,她的血压得到稳定控制。村民谢田良滑膜炎发作时,通过家庭医生小程序及时联系,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病情。这样的暖心故事不断在山村上演,胡宇煌也因此被评为2025年湖南省“最美医务工作者”。

从“老三样”到“新四样”,从“坐堂行医”到“主动服务”,从“收入不稳”到“心里有底”,无数像黄仁勇、胡宇煌这样的村医,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乡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