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狮子口大山:郴州城区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14-08-15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陈晨
     狮子口区域位于我市苏仙宜章资兴三县交界处,总面积逾18000公顷。最高峰狮子口位于苏仙区境内,海拔1913.8米,是该区湘江、珠江水系的分界线。近3年来,记者3次进入狮子口腹地,见证了“狮子吞日”这一天象奇观,也感受到了高山植被横跨亚热带、温带两种气候带的万千景象。市林业局副局长彭清忠介绍,狮子口第一离城区近,只有40分钟车程,是城区附近的第一道高山,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第二海拔高,生态分布呈现出很多高山特点,对城区气候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是城区重要的水源地,城区饮用水源东江湖、山河水库都在她下游;第四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基因库。因此,保护好了狮子口,就等于保护好了郴州城区的第一道生态屏障。

“狮子吞日”现奇观

狮子口主峰常年云遮雾罩,气象万千。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峰像一头奋发的雄狮,头部以下起伏的山峦,正是它矫健的身躯和卷曲的毛发。头部下方,有一道悬崖,形成一个缺口,缺口就像狮子张开的“巨口”。“巨口”之内,又正好有两块突起的巨石,远远望去这两块巨石犹如狮子口中的两颗牙齿。每天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正好“落”入狮子口中,使狮子吞日这一天象奇观惟妙惟肖。每年夏季,吸引着众多的湘粤赣三省驴友来此搭帐篷,欣赏大自然的杰作。

狮子吞日在气象学上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当地民谣说:“要想落,狮子脑上脱云脚;要想晴,狮子脑上一片云。”据说这种直观的“天气预报”千百年来屡试不空。

珍稀动植物众多

狮子口区域内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树种有55科214种,荟萃了亚热带、温带两个气候带的南北植物精华。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闽楠、篦子三尖杉、黄檀、伯乐树等10余种。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蕨、铁芒萁、白茅、淡竹叶等。

山林植被被气候带划分为界限明显的三个群落:海拔600—1000米,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南竹林;海拔1000—1300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为主,混生灌木草丛;海拔1300米以上,植被为灌木、畸形生长矮化乔木和高山草甸。有的峡谷内开满高山杜鹃,主要品种为鹿角杜鹃、山杜鹃和毛杜鹃。

这一带现存林间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共75种,隶属于19目33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穿山甲、水鹿、豹猫等10余种。属于省重点保护的有豪猪、银环蛇、石龙子等60余种。其中,水鹿、白鹇众多。记者每次上山,都能发现脱落在地上的白鹇羽毛和水鹿留下的蹄印、粪便。当地采药人还在山谷溪涧边的阔叶林里目睹了烙铁头蛇,目前尚未捕捉到活体。

在“大山卫士”刘真茂的护林基地朝阳仙内,他种植的蔬菜、宿舍旁边摆放的物件,经常被野猪、水鹿“骚扰”。2012年他向记者讲述,曾在狮子口区域内的东河、西河流域,发现过水桶粗的蟒蛇。

申报保护区尚需努力

狮子口区域距离郴州中心城区,从五盖山镇方向进入,只有40分钟车程。苏仙区五盖山镇镇长邓明介绍,作为中心城区的一道生态屏障,不把狮子口地区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区,实在是太可惜了。
宜章境内的狮子口林区,基本上是无人区,很大一部分划入了生态公益林。刘真茂多次上书宜章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请求设立保护区,爱护好这一方净土。宜章籍的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利用各种机会,提议案写提案,争取自然保护区的尽快设立。

2013年11月5日,今年5月23日、7月11日,我市先后召开了一次现场办公会、一次市政府常务会、一次协调会,专项研究狮子口区域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问题。会议决定,由市政府统一部署,整合苏仙宜章的资源,向上申报狮子口自然保护区。待省级自然保护区批复满两年之后,再向国家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市、区两级林业部门正在积极准备申报资料,完善相关手续。

沉寂千年的狮子口,有望成为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山城郴州,又将多了一层稳定的生态防护。

【编辑:李羿】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