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流动的“汝城红”——汝城县“双报一领”构筑流动党员党支部战斗堡垒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流动党员党支部到沙洲村开展主题活动。

△春节时宝南村流动党员回村报到。

△大坪镇日访夜谈会。

△益将村流动党员何建春返乡创办的数据线厂。

本版图片由汝城县委组织部提供

李秉钧 钟丙芳 朱 烨

上党课、讲红色故事、积极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汝城县沙洲村流动党员朱凯华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之一徐解秀的曾孙,他201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揣着积攒下的几万块钱,在广东创办了东莞市顺辰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并积极参与所在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今年来,他经常受邀和所在地党员群众交流,向他们讲解发生在红色汝城的“半条被子”军爱民、“一张借据”民拥军的故事,宣传“半条被子”故事的内涵。

“像朱凯华一样,全县有众多流动党员正在将汝城‘半条被子’等故事和精神,传承到全国各地。”汝城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县现有流动党员近2000人,通过“双报一领”管理模式,让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老乡、贡献他乡、回报家乡,为驻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离乡不离党,初心永不忘

汝城县根据“双报一领”工作要求,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到广州、佛山、深圳等汝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调研,广泛与当地汝城商会组织、流动党员进行座谈、商讨,在商会支持下,全面摸清了流动党员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从事职业、家庭成员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该县分别在广州、佛山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这些党支部把外出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党员又把外出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大家互帮互助,让外出务工人员有了家的归属。

各基层党组织建立在外工作、生活党员信息数据库,要求在外工作、生活6个月以上且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必须转移组织关系;在外工作、生活不满6个月的,不转组织关系,开出流动党员证明,党员凭流动党员证明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组织流动党员通过线上+线下党课、视频会议等方式参加支部党员活动和党员大会,促使党员不失联。

汝城文明瑶族乡流动党员数据库显示全乡有流动党员207人。其中男、女党员比例,年龄、学历结构,流出到广东、上海、长沙等地人数等各个关键数据,一目了然。点击其中宝南村流动党员徐良文,有其入党时间等各项基本信息。“双报一领”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徐良文不但能够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且为疫情防控捐钱捐物,在徐良文老党员的带头下,其他党员群众纷纷解囊……

“摸清了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就业情况、联系方式等,为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汝城县委组织部分管组织工作的副部长说,有了流动党员数据库,工作起来更有方向、心里更有底气了。

该县通过流动党员“双报一领”管理模式,对流出、流入党员进行全面摸底,为近2000名流出党员准备了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党员报道回执单等资料,要求流出党员到流入地报到后将回执单及时反馈到乡镇党委,同时搭建了流入党员网络平台,创建了流入党员微信群,确保了1798名流入党员“流动有家”。

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邮箱等,及时在流动党员管理群中发布并跟踪学习任务,要求流出党员将本人在流入地的学习情况以图片、视频、笔记等形式反馈到党支部,目前已发布任务30余件,收到反馈57500余份。

“双报一领”管理模式针对性地解决了流动党员信息难掌握、管理难跟上、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也进一步强化了汝城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目前该县正计划在深圳、福建等地再建3个流动党支部。

服务很贴心,战力格外强

为全面了解在外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等情况,汝城县在广州、佛山等地设立的3个流动党支部,都建立流动党支部书记与流动党员定期见面谈话、听取意见长效工作机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流动党员创业、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幸福感。

“在广东跑了多个地方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找到党支部汇报了我的实际困难后,佛山党支部很快帮我解决了就业问题。”汝城在广东的流动党员宋训波说,“有困难找组织”,现在成了在粤流动党员的“口头禅”。

每年春节期间,汝城驻粤各流动党支部还会发动汝城商会等在粤创业成功人士,募集资金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以及家乡困难党员群众,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在异地感受到家乡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党组织就是我们流动党员的最大‘靠山’。”这是汝城县在粤流动党员们常说的一句话。通过有效服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也加深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

据了解,今年以来,汝城驻外流动党支部走访党员和群众100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困难7件。

流动党员外出之后,最挂念的就是家中父母、子女、配偶。汝城县在各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暖心小屋”,小屋配有常用药和幼儿书籍,和一名专职“暖心使者”,对流出党员家庭实行全方位帮助。泉水镇白泉村突出“党建+养老”,在老年协会、党小组的动员下,每个党员带头结对2至5名老人,关心照料老人生活起居,一日一问候。

汝城县各级党组织积极调动志愿者、社工等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活动,为留守老年人、儿童服务,2021年开展各类关爱活动37次,服务老人、儿童596人次。一件件小事服务了群众,温暖了流动党员及其家人,让流动党员始终心向组织、心系家乡。

真心真情服务出凝聚力。汝城县驻广州流动党支部书记何飞宇说,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有多大、水平有多高,凝聚力吸引力就有多强。他们通过主动融入,积极服务,使流动党员党组织逐渐成为流动党员的“娘家”。以前是“组织找党员”,现在变成了“群众找党员,党员找组织”。

发挥大作用,展示新形象

汝城县注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引导,完善各项制度,发挥流动党员“宣传员”“指导员”“联络员”等作用。该县集益乡益将村流动党员何建春,在广东创办数据线厂多年,他引导集益、热水等周边乡镇近60人外出就业。今年已25年党龄的他,决定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投资100余万元,创办汝城县集兴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解决了集龙片区30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今年来,集益乡党委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重要作用,动员流动党员及当地党员创办的郴州集龙矿业、湖南邑金投资、集龙牛镗埂萤石矿等多家企业,慷慨解囊,累计捐赠40余万元,为该乡乡村振兴输血供氧注活水。

广州商会流动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华海斌(汝城驻广东商会秘书长),今年在广州疫情严重时,他协助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志愿者。

该县流动党员返乡后,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走访,一方面关心关爱,一方面号召党员戴党徽、亮身份,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同时,组织他们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流动党员在为民奉献中践行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

这两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一部分流动党员滞留在家,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到路口值班值守、捐钱赠物、上门宣传防疫知识,提高了党员的身份意识。疫情居家期间,有的主动请缨坚持守路口1个多月;在外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的,在乡开办工厂,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

汝城一些流动党员常年在外闯荡,有着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该县因势利导,积极培养、推荐优秀的外出党员回村任职,对条件成熟能进村班子的及时委以重任。

该县土桥镇东坳村流动党员李九斤,曾在某公司担任总经理,年薪30万元,村里换届选举时,镇党委找到他让其回村服务家乡,李九斤毅然辞去了工作,回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几年努力下来,东坳村面貌大变样。近几年汝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众多像李九斤一样的流动员党,争当先锋、做榜样。同时,在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中,依旧做表率、作贡献。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汝城县委组织部分管人才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党员具有难得的人才资源优势,他们在助推家乡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目前该县正在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提供创业培训等办法,支持和帮助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同时,该县还制定流动党员管理积分制,将流动党员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参加组织活动、认领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等情况,列为奉献加分项,定期登记排名,并在微信群等平台公示,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