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98分!汝城群众为党员干部打高分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李秉钧 钟丙芳 朱 烨

深秋时节,走进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只见现代农舍错落有致、村路巷道干净整洁、文明新风荡漾村庄;置身村庄,宛如走进敞开式农村公园,拆墙透绿让房前屋后掩映在红花绿树中;村庄旁边,满目橙黄晚稻和葱郁生姜,尽情舒展着丰收希望……

黄家村的变化,得益于小承诺焕发大活力,当地召开党员干部大会达成共识,开展日访夜谈汇聚民意民计,挨家挨户征询意见因户而异作承诺,诺必行,行必果,生动展现了党群干群心连心、焕活力。

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开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负汝城人民重托”“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题实践活动,把干群关系作为考核列入责任、成绩、问题“三张清单”重要内容,乡镇、工作队干部调动调整、提拔重用必须与所驻村群众100%认识、得到98%以上认可。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党群干群关系到底怎么样,98%以上的认可意味着要打98分,才算获得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汝城县委主要领导坚定地说,这是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成绩的硬指标。

正是硬指标带来了好作风,好作风推动了大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9%、9.3%、11.6%、23.7%,“一极六区”半年考核位列郴州市第一方阵,其中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专组排名全市第一。

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80多年前,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几年前,该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曾有贫困村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825户72232人。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汝城县6000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217名机关干部下到村里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500多名乡村干部与群众携手同心,演绎着新时代的鱼水深情,促进了脱贫攻坚,推动了乡村振兴。

该县划出一条考核“硬杠杆”,驻村干部、工作队、村干部“三支队伍”必须与群众100%认识、得到98%以上认可。

“硬杠杆”考出“硬作风”。广大干部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开展“日访夜谈”活动,白天和群众一起干,晚上和群众一起想,村村组组、田间工地到处都是干部的足迹。土桥镇80多岁的老村主任曹普全感叹,有两次让他感动的干部作风,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一次就是现在,都是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顺利脱贫摘帽后,去年4月至6月,代表省委到汝城考察干部的考察组组长、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广林,通过遍访乡镇贫困村、访谈干部和群众、考察扶贫项目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汝城的脱贫攻坚工作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受益终生的一课——汝城县脱贫攻坚干部考察工作感想》。

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汝城县委党校副校长、派驻濠头乡庙前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盛洪,他在一个不足800人却有着87个自然村、参加红军的外公在那里献出年轻生命的偏远山村坚守了5年。哪怕因山里湿气重而患上冠心病和支气管炎,哪怕在山里多次遇险汽车自燃、刹车失灵差点翻下深山,始终动摇不了他的信念,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新时代的初心与使命。

杨广林感慨:在汝城,有一种点赞叫“非常满意”!

广大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天晴抓产业、下雨排洪涝、农忙割稻谷、农闲通水渠,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村里做工作,用真心真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老百姓说,“干部作风越来越好了,好干部越来越多了”;《人民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汝城抓党群干群关系的做法和成效。郴州市委组织部考察组评价“政治建设在汝城找到了答案”。

干部认亲,“夜谈”情深

零距离接触群众,为群众把好发展脉搏,与群众贴心窝谈家常谋发展,如今在汝城已经蔚然成风。

2019年,汝城县大坪镇开展“干部认亲戚”活动,每名镇村干部认1至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为“亲戚”,10173户村民一户不落。该镇自开展“干部认亲戚”活动以来,累计开展“夜谈”450余场,制发便民服务上墙卡9000余张,为群众解决难题428个。

“干部认亲戚”,是汝城县党员干部沉下身子,用心接近群众、用情服务群众、用力帮助群众的一个缩影。白天,他们深入贫困群众家走访,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晚上,开展夜谈活动,听民声、谋发展、解民忧。干群情谊越来越深,在县干群关系督导考核中,群众满意度非常高。

汝城全县推广这一模式以来,夜谈会开到了2000多个自然村寨,超过5000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000多条,问题销号80%以上。

如2019年初,在“夜谈会”中有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有时办一件事要跑10余趟。这个意见反馈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里很快启动“提速提效”工程,实施“一门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当年7月,县政务服务中心将办事窗口增加到465个,1081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驻,群众各类办事项目95%可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一门”办成。

“放管服”改革的纵深推进,赢得了越来越多客商对汝城的青睐,该县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2个,总投资 24.4亿元,履约率、开工率均为100%,其中,与500强企业中国电力集团成功签约整县分布式光伏及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与世界500强企业佳能集团初步达成签约意向。

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少一些“糟心”、多一些“舒心”,是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县大力实施听民意解民难、困难群众帮扶、矛盾纠纷化解、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环境整治、村务清理公开、乡风文明建设、扫黑除恶等“八大行动”,涵盖群众关注的方方面面。2019年,汝城县信访量下降了一半,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2020年,综治民调考核结果排全省第三、全市第一。

最高标准,群众满意

汝城县委对乡镇、工作队干部调动调整、提拔重用,必须与所驻村群众100%认识、得到98%以上认可,就是让群众成为党员干部工作开展的裁判员。

该县为什么要定“98%以上认可”这个标准?县委的决策者表示,因为汝城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影响全国,全县上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争当党群干群关系的先锋和模范。

事实也确实如此。去年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组到汝城考察干部时,先后随机访问了近400户贫困户,无一例外地对脱贫攻坚工作和被考察对象表示“很不错”。

考察组在井坡镇泉明村考察工作队长何俭松的时候,随机到农户家里、到田间地头或偶遇的老乡,问到“对何队长满不满意”,老百姓毫不含糊甚至抬高声调说“不是满意不满意,而是非常满意”……

高分哪里来?汝城牢牢把握“群众增收是最大的满意”这一要求,近几年来,为让群众脱贫可持续、收入有后劲,县里派出336名产业指导员下沉到217个村,乡村干部主动学起了农业技术,与群众一起出点子、定产业、插秧苗、修水渠,通过扶贫不但扶出了干部作风和民心,还扶出了内生动力和产业,摘下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金字招牌”。

现在,汝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漫山遍野,到处是辣椒、生姜、小水果、中药材等,去年几个主导产业扩面三分之一以上,辣椒达到12万亩,生姜、水果、茶叶分别超过6万亩,中药材增加了3万亩;全县85%以上的脱贫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1.67万户脱贫户通过“订单”种养实现稳定增收,群众的收入和笑脸给党员干部的工作打了高分。

该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村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端上了旅游饭,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34万余人次,并带动全县接待游客472万人次,同比增长79.28%,节假日的景区呈现出住宿“一房难求”、餐饮“一位难求”的火爆局面。

今年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汝城尽锐出战抓推进,确定130个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向122个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以点带面抓突破,建立乡村振兴示范点联系制度,县级领导每人包干完成1个示范村创建,县财政对每个示范村以奖代拨50万元,以示范创建带动全面突破、全面振兴。

同时,由内及外抓提升,大力实施“三一一”工程,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1.7亿元,重点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振兴示范样板,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着力将环沙洲示范片打造为全国知名的红色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汝城县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汝城正大步走来。该县龙潭桥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典型、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点,汝城县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今天的汝城,产业发展来势好,干部精气神佳,到处都是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希望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