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周年,三大片区亮点精彩
发布时间:2023-09-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林国柱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9月获批设立,到今年9月已三周年。

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新设企业3.4万家,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三成的外贸、外资额。

9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周年精彩成果。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讯员供图。)

长沙片区: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开展集成式制度创新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邱继兴介绍,3年来,长沙片区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立足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开展了一系列集成式制度创新。3年共有18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省首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占全省的82%。

企业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如何解决制造业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管理难”的痛点难点?长沙片区打造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联动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约定转型成效,提前给予支持,提升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该模式入选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同时,长沙片区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前置保护”,完善了知识产权体系中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这一模式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报告(2022年)》。

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想要出口,面临二手设备暂无行业税目、评估定价资质缺失、再制造标准体系缺乏、个人所得税征缴难等4个行业堵点问题。长沙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中试单、制定发布8项团体标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打造“线上平台+线下交易中心”、推进再制造基地建设,并初步探索法务机司法处置定向询价机制。截至目前,长沙片区企业已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20个国家,出口了近18亿元二手工程机械设备。

岳阳片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内陆临港经济

“水”和“港”是岳阳片区最好的资源,也是最大的特色。

“自贸试验区落子岳阳,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岳阳市副市长魏淑萍介绍,岳阳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内陆临港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据统计,岳阳片区推进集成性港口创新,先后推出了42项惠及内河港口的制度成果,其中4项获批国家级试点或典型经验推广,为企业直接降本增效超过1亿元。

如全国最先在岳阳落地的“内河运费扣减”举措,让海关在对进口货物征税时,可根据企业申报情况,剔除内河运费再行计税,极大降低了企业进口环节的物流成本。目前该举措已在湖南全面推广落地。

制度优,产业旺。岳阳片区建设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打造了10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项目,培育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73家,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华中地区最大的半导体产业园、湘北最大的数字经济总部,正在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两个五百亿级的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近年来,城陵矶港连南接北、横贯东西、通达全球。向西新增至川渝、宜昌航线,向南融入中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通道,向东新开通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直航航线、恢复港澳直航,向北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回流,2022年成功跻身全球内河百万标箱枢纽大港行列。

郴州片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郴州,湖南的“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有天然优势。

郴州市副市长杨平表示,3年来,郴州片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政务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均得到有效提升,推动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0天签约、100天过渡厂房第一台机组下线、177天新厂房竣工投产……郴州片区首创“企业服务专员+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两员服务机制,让三一重能项目体验到了自贸速度。

3年来,郴州片区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7项和极简审批事项39项,“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被湖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典型事例展示。郴州与5省16市实现43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他乡”群众也能享受到“家乡”服务。

据统计,3年来,郴州片区新引进重大项目7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为强化湘粤港澳直通和人才交流,郴州片区搭建新材料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柔性引进8个高端人才团队;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成立郴州人才集团,为片区企业招引优秀人才5000余人。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郴州片区率先推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出台11个领域230项“首违轻微违法违规免罚清单”。行政执法向柔性监管、信用监管、服务与监管并重转变,吸引科力远、格瑞普等企业总部迁入郴州片区。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