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娴 谢卓芳 通讯员 叶行健)8月9日,省委宣传部举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工信厅厅长雷绍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制造业跃上新高地,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914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62亿元,年均增长8.5%。
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7.7%,涌现出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3个万亿行业,工程机械等14个千亿产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在信创、功率半导体、新型显示、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2021年,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3%,制造业税收完成1535亿元,工业成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制造湘军”实力“出圈”。长沙工程机械、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南工程机械规模全国第一,全球50强湖南占据4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度全球第一,电力机车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7%;中小航空发动机规模和竞争力全国第一,研制的第四代涡轴、涡桨发动机全球领先。
千亿工业企业从无到有,达到5家,为湖南钢铁集团、三一集团、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百亿工业企业从14家增至39家,规模工业企业从12949家发展到18577家。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6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数量分别居中部第二位、第一位。
迈向制造强省 —— 10年来湖南制造一路开新局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谢卓芳 通讯员 叶行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制造一路开新局。8月9日,湖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新闻发布会。
过去10年,湖南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方向,制造业发展站上新起点、作出新贡献、树立新形象,在制造强国中彰显湖南担当,由制造大省阔步迈向制造强省。
从2.75万亿元增至4.28万亿元,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8月6日,央视大型节目《智造中国》开播。节目第一站就是湖南,探访一辆卡车的智造之旅,体验“喝着咖啡”开盾构机。
10年来,湖南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全省规模工业营业收入从2.75万亿元增加到4.28万亿元,资产总额从1.78万亿元增长到3.25万亿元。
浏阳烟花、醴陵陶瓷等区域品牌享誉全球,酒鬼酒、梦洁家纺等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工业质量效益提升,我省获批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3个,培育国家质量标杆企业13家。
“湖南是最早响应制造强国战略的省份之一。”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林介绍,2015年成立了省长挂帅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省领导联系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制度。湖南省3个城市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制造业转型升级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两张湖南制造业名片驰名中外,与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将组成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材料、节能与新能源装备逐步聚集形成3大国家级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加快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为支撑产业。湖南升级建设“3+3+2”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等产业平台落户湖南,世界计算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等产业展会国际影响力提升,各方投资者看好湖南、拥抱湖南。
填补国内空白技术200多项,“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
天河超算、北斗导航、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海牛”深海钻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一批代表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强度的大国重器,展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风采。
10年来,湖南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工业领域攻克填补国内空白技术200多项。
省工信厅副厅长彭涛介绍,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材料奖励政策,营造“有产品、市场认、用户用”的创新应用生态,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19年至2021年,组织企业参与实施国家“揭榜挂帅”等项目311个,多个项目打破国际垄断。过去4年,组织实施重大产品创新(强基)项目350个,突破关键技术1200余项。
CPU、GPU芯片、碳/碳复合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实现国产替代,IGBT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两芯一生态”成为国内信创工程首选技术路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到90%以上,中小航空发动机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
“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2家国家级+6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富有湖南特色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支撑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0.89%增加到1.71%,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保持在80%左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两年全国排名第八位、中部第一位。
1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亿吨,绿色发展擦亮底色
“在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的情况下,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升反降、年均下降8.98%。”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治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相当于10年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亿吨,节约了9600万吨标准煤。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省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6.2%、27.47%。
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地条钢企业24家,近5年全省共有3061家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整治“化工围江”,搬迁改造沿江化工企业38家,株洲清水塘、娄底锡矿山等老工业基地旧貌换新颜,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打造郴州等3个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目前,湖南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绿色园区10家、绿色设计产品8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8 家,以及一批省级绿色创建示范单位,发布54项省级绿色设计产品团体标准。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中部第一,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近日,工信部公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湖南又有174家企业入围。
紧扣专精特新发展这条主线,全省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7家,共获得发明专利1.87万项,主持制(修)定国际标准41项、国家标准831项。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年服务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次。10年累计培训中小企业领军人才1500人、中高层管理人员2万人次,支持社会机构培训各级经营管理人员40万人次。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省实有企业124.59万户,实有资本金10.62万亿,分别是2012年末的3.8倍、6.8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数字化驱动产业变革
每10秒生产一件铝轮毂、每80秒造出一台汽车发动机、每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省工信厅总经济师熊琛介绍,经过10年努力,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已突破1.3万亿元。
工信部明确支持湖南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我省成功培育1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4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410万台(套),推动实现44.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2.2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43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跻身“国家队”。
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将于9月投入运行,届时省内网间访问时延将降低80%以上。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长沙)正在加快升级,升级后我省总算力将进入全国前四。
当前,全省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15.9万架,建成5G基站7.7万个,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达100%。连续三年组织实施“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
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连续八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能力不断提升。
(一审:张尚武 二审:李伟锋 三审:金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