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银行10类信息易被倒卖 少数机关人员成泄露源头
发布时间:2014-12-18   来源:荆楚网  作者:

点击进入下一页

潜江警方在温州抓获嫌疑人冯某(资料图片)

  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但现实生活中,“泄密”事件却时有发生。潜江警方从一条网民留言入手,成功侦破我省截至目前最大的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一举抓获熊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因案情复杂,该案逐级上报至省公安厅、公安部,引起高度关注。昨日,省公安厅通报了该案详情。

  案情

  一条留言牵出省督大案

  银行流水等10类信息易被倒卖

  5月7日,一网民在潜江市公安局官方网站“平安潜江网”的“局长信箱”中留言:“本地有人利用QQ、微信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请公安机关查处……”根据线索,网警迅速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展开同步侦查。

  5月11日,经过近12小时的蹲守,民警在潜江将犯罪嫌疑人熊某、张某抓获,并在其电脑中提取、固定了大量电子证据。经查,熊某,男,1989年出生,中专文化,2010年就曾因涉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器材被深圳市公安局刑拘。

  讯问得知,2012年6月以来,熊某雇请张某,利用QQ、电话、微信、YY语音等渠道,以“低买高卖”的方式,倒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及手机实时基站查询、航班、婚姻登记、车辆、银行账号及流水等近10类信息共一万多条,交易额逾百万元。

  熊某并非信息源头,只能算信息“贩子”,那么问题来了——大量的公民“私密”信息由谁提供?是谁在花钱购买这些信息?买了之后干什么?案件牵涉全国多地,上报至省公安厅,被列为省厅挂牌督办案。

  一条信息最高卖500元

  上线有固定“客户群”和“圈子”

  熊、张二人几乎所有交易都在网上完成。网警调取熊某支付宝交易明细,综合分析,将重点上线逐一锁定。5月27日,上线田某在河南商丘落网。5月31日,另一个上线冯某在浙江温州落网。

  经查,冯某所贩卖的信息来自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员工吕某,该公司专门承接手机定位业务,以协助客户对外勤人员进行监管。

  调查得知,熊某的多级上线如冯某、田某等人,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和信息“圈子”,且呈放射状发散,业务涉及全国多地。这些信息贩子通过网络联系,低买高卖,各取所需,最终使得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落入买家之手。

  昨日,警方介绍,熊某的上线买进信息的成本不高,但一条手机定位信息到了熊某手中,转手即可卖出200至500元不等的高价。目前,熊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被捕。该案所涉的大量线索已上报公安部,警方仍在进一步深挖中。

  分析

  谁来购买?

  商家和调查公司成信息需求“大户”

  谁是这些个人信息的购买者?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邹德文分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出于商业目的,用于定向广告推销的商家。比如各类教育培训公司最希望学校提供学生及家长信息,医疗器械商或药品商最希望医院提供病患信息等。有了这些信息,商家就可以对特定人群施以更加精准的广告,以求高额回报。

  第二类是搜罗各类信息的调查公司。目前,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调查公司,俗称“私家侦探”,他们对外承接婚姻调查、商业调查、债务调查、人员行踪调查等各类业务,有的业务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作为“大户”,他们对公民各类个人信息的需求量巨大。如果自己没有渠道,则需要从网上求购。

  第三类是实施敲诈勒索、诈骗等刑事犯罪的不法分子。不少专业电话诈骗团伙盯上了公民个人信息,“量身定做”更加专业、更令人信服的骗人“剧本”,以求快速取得对方信任。

  如何泄露?

  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成泄露源头

  警方指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往往涉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甚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正是一些人违反规定,将履职或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才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

  警方提示,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关键岗位人员,尤其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信息安全,而相关单位也应有配套、严格的制度规范,以加强管理。公民个人亦需提高防范意识。在向陌生人、私人机构提供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私人信息时,要提高警惕性,在提供的有关证件复印件上明确标示专门用途;在作为消费者享受公共服务时,需向提供者表明需要保密的态度,要求加强管理。(楚天金报 记者周寿江 通讯员龚轩)

【编辑:李羿】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