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明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9月01日02 版)
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球……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行“不落腰包”的腐败之实。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显示了中央整治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决心。
应该承认,职务消费制度的设置初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毕竟,国企高管为企业奔波劳碌需要一定的开支,这些开支由国企埋单,理所应当。这样的职务消费,并没有任何的原罪。不过在现实中,职务消费却饱受质疑,被不少人认为是贪腐的“马甲”,这样的尴尬现实,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由头的。
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国有银行支行行长每年的职务消费仍高达几百万、上千万元。这就意味着,职务消费已经不再是“消费”,而是“腐败”,不过是利用职务消费这个名号打了掩护罢了。这种“不落腰包的腐败”,的确值得警惕;为“职位消费”瘦身,显然也是必须之举。
笔者以为,要想给职务消费“瘦身”:一是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确保制度的刚性;二是加强问责力度,毕竟,再好的监督机制都会有漏洞,而公众监督则是“360度无死角”,必须充分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