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瑶族乡民族村坐落于桂阳县西北边陲,是桂阳县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79人,其中瑶族村民占比高达70%。这里瑶族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浓郁,瑶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曾荣获县级、市级同心美丽乡村以及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等荣誉。
今年以来,在桂阳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的领导下,白水瑶族乡民族村驻村工作队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治理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等关键任务精准发力,让“过山瑶”民族村也坐上了“振兴快车”。
融入村民固根基
“为了让村民更多地认识我们工作队,我们用办公费购买了一批一次性纸杯子、挂历,把我们的联系方式印在上面,在走访时发给村民。也是希望村民在饭后茶余间能想起我们工作队,有什么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初到民族村的驻村工作队面对村民既期待又怀疑的目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村民的家门。
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核心引领,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第一书记带头讲党课,积极组织召开党小组会议、村民小组会议以及村“两委”和工作队会议达30余次;全村21户脱贫户均有专人结对帮扶,走访达300余人次。
同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民族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在项目申报与建设、村级财务、公共事务等方面,积极引导和协助村“两委”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运作,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工作队通过参与日常劳作和村务管理,与村民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真正做到了“心连心”。
改善环境暖人心
为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工作队策划并实施了瑶族特色元素打造工程,一期投资30万元对村委会周边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新建了具有浓郁瑶族特色的门牌、同心亭、同心桥,打造了2800平方米的共享农场,并对六组屋前路边进行了提质改造。此外,还向交通部门争取资金15万余元,新建错车道13个,同时对进村路口等5处部分破损路段进行修缮,实现村民“上车出家门、下车进家门”的愿望。
为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民族村积极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村民们自觉承担起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扫责任,做到每天定时打扫、圈养家禽。同时,公共区域聘请专人负责清扫保洁,村干部、工作队员及党员还不定期组织大扫除活动。通过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民族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让瑶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蛮珑熏肉房。
奋进实干促发展
“蛮珑”在瑶族语言中寓意着“很好”,寄托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驻村工作队充分挖掘民族村的独特优势,新建了“蛮珑”柴火腊肉车间,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腊肉熏烤产业。“蛮珑”腊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在2024年郴州美食消费季评选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郴州特色名优食材”称号,成为民族村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楠竹、水麻菜、油麻菜、水芹菜、红薯粉等资源,持续打造瑶乡特色食材,并大力推广白水酸辣椒和土猪、土鸡、土鸭养殖以及生态蜜蜂养殖,使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今年6月“桂阳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驻并投入使用,共计收发快递2000余件,利用直播带货销售腊肉300余斤。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