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石敦 黄克宇 李 兴 杨杰钦
位于西河沿岸的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招旅村,历来为郴州至桂阳的客商驿站。以前,该村受缺乏建设资金、项目用地限制、村民参与不足等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基础设施短缺、村庄环境面貌落后、产业发展缓慢。
郴州市委办公室驻村帮扶以来,村庄环境面貌、村民生产生活大为改善,“好客招旅”的名号越来越亮,招旅村也入选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推行“微改造”
——节约财力,破解“缺钱”之难
乡村建设,难在资金。招旅村通过“节约使用一点”“村民投入一点”“盘活资源增收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不搞大拆大建,全面推进“微改造”,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好效果。
招旅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拆除私搭乱建棚子、鸡舍猪栏、危旧房、空心房,将废料、老料用于建围栏菜地、填平坑洼路面、装修传统风格墙体等,物尽其用,节省成本。
在“美丽屋场”建设行动中,采取“集体出料出资+个人认领使用维护”模式,对空坪闲地、房前屋后闲置地“微改造”,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禽园、小花园等,交村民使用,收益由村小组、村民按比例分成。既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又节省了成本。
该村盘活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提升村级财力“造血”功能。对村集体未开发利用地块进行全面摸底,分类施策,引进华兴农业等企业进行农业开发,取得地租收入和分红。
目前,招旅村每年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果蔬总量达600多吨,收入约240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增收约1500元,村集体年增收入约3万元。
该村还将零散荒地、可用空余屋顶、破产煤矿的办公用房,分别租赁给烤烟种植大户、烟草公司、文旅企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9万余元。
打破“边界线”
——释放地力,破解“用地”之难
土地边界问题纷繁复杂,影响乡村建设。招旅村打破思想“藩篱”、利益“隔阂”、四至“界线”,破解项目用地难。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建设美丽家园需每一个人‘添砖加瓦’。”镇村党员干部上门宣讲,摆事实、讲道理、打“感情牌”,村民逐渐摒弃“寸土不让”“分毫必争”等老旧僵化观念,将自家的地让出来用于乡村建设。
镇村抢抓乡村建设契机,将部分改水、修路、改电等便民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管理,通过“打擂台”方式,确定给哪个村民小组。“打擂台”的条件之一,就是项目用地必须由所在村小组和村民免费提供。
便民工程项目资金对于村民来说不是小数,会“算账”的都会积极争取。
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田地之间四至界线“犬牙交错”,导致地块零星分散,不利于开发利用。
镇村干部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土地入股,核实各组确权地块面积并登记造册。通过科学规划填补,将分散零散的土地田块整合连片、改小田变大田,确保土地面积不变,村民正常利益不受损。
招旅村将两个村民小组零散土地整理成连片150多亩的良田,入股华兴生态农业公司,在保证村民取得土地收益外,村集体每年获得1500元的管理收益。
激发“主人翁”
——凝聚人力,破解“人少”之难
招旅村坚持把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由“看客”向“主人”转变,让村民“一起议事、共同理事、合力干事”,破解“少人、缺人”难题。
农闲或夜晚饭后,在村头树下、广场礼堂,搭建“拉家常、商村事、解烦事、办实事”村民议事平台,村支书不定期召集全村62户村民的“户代表”,组织召开“屋场恳谈会”,大家的事情大家来商量。今年来,招旅村共组织召开“屋场会”10次,商议事项7件。
村民意见统一后,招旅村把相关议定事项纳入《招旅村村规民约》。例如,制定《招旅村土地认领公约》,用于指导、规范、监督村民认领土地方面的事务;制定《招旅村环境卫生责任公约》,由村民担任轮流监督员,对村内人居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制定“文明行为红黑榜”、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等村规矩,有效约束和促进全体村民共同治理村内事务。
招旅村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意见领袖”、乡老乡贤等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民行动起来。
大部分村民对拆旧房危房工作持观望态度,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村民都在看“意见领袖”黄春梅的态度。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一起上阵,做黄春梅的思想工作,他主动将自家旧房危房全部拆除后,村民积极响应。
招旅村还成立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理事会,牵头定期召开例会,对村级事务进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乡村建设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