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应时 张前宝 邓理心
行走在桥头乡的山间田野,一垄垄、一块块满山遍野的茶叶青翠舒展、生机勃勃,与“疫情防控”的红色宣传横幅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自疫情防控集结号吹响以来,该乡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冲锋在一线,坚持防控、复工“两手抓”,用责任、担当、奉献、大爱筑牢“桥头堡”安全防线。
政心民心,心心向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桥头乡第一时间吹响防控“集结号”,乡、村干部全部取消休假,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做好人员排查、重点防控、物资筹集、政策宣讲等工作,确保了辖区内零疫情。
战“疫”打响后,桥头乡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喝生姜红糖水咯,趁热大家都喝一点。”该乡食堂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喊道,“喝了不仅可以御寒还可预防感冒,外出执勤就不怕冷了。”全乡迅速成立了10支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应急小分队,奔走在全乡的战“疫”最前线,200余名乡村干部、辅警、党员逆行而上,共设置11个执勤点,把党旗插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我离岗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疫情就是命令,让我上吧,还能为村里的防疫工作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该乡侠头村退伍老兵、离退村干部陈祖浓主动向村党组织请缨参加防疫工作。
全乡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为群众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防疫信息,消除群众恐惧心理。各村党支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微信公众号、乡村微信群、显示屏、村村响、标语横幅以及录制方言版宣传语,以最快的速度宣传新冠肺炎相关防范知识及防控政策,强化人员排查、监管重点隔离人员。
动员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打赢战“疫”的坚实力量。
“一辆湖北牌照的轿车停在红桥社区街上。”2月6日,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群众电话举报,立即派人核查情况。
自疫情防控以来,该乡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实处,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做严,确保防控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疫情期间,全乡有5位老人过世,但在葬礼上都没有请戏班唱大戏,没有外来人员前来吊丧,都是简办丧事。非常时期,看似“不孝”的背后实为大义:疫情面前,大家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对隔离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生活上都照顾到位,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该乡党委书记钟兆雄对全乡干部反复叮嘱,对集中隔离点隔离的9名重点疫区返乡人员,要经常嘘寒问暖。
“你们要打消顾虑,放下包袱,保重身体,待疫情结束后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回家。”2月25日,该乡党委政府逐一致电慰问18名桥头籍滞留湖北的人员,并反复叮嘱他们做好自身防护。
2月28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该乡党员积极开展自愿捐款活动,以实际行动驰援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全乡292名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共捐款22846.86元,党员捐款覆盖率100%。
竹厂电厂,厂厂声欢
“乡里帮我们联系了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员工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3月2日,该乡竹木制品加工厂负责人郭君雄介绍到,“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我们抢抓生产效率,20余名工人都已正常上班,忙的不亦乐乎。”
中竹竹木制品加工厂是2019年该乡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在侠头村的就业扶贫车间,承担了该乡1.8万余亩南竹的加工及销售。
“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为促进复工复产,该乡专门成立了恢复生产调研组,对乡内所有企业、电站、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商场等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摸底,了解疫情防护措施、人员、生产、物资储备、资金储备等情况。
为确保疫情防护、安全生产“双线”作战两不误,该乡合理给予政策倾斜:对保民生、保稳定的部分工厂通过审核后,进行立即复工复产;对部分工厂、商场则在乡政府指导下酌情复工复产。
该乡在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帮助解决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企业防疫、复工“两手抓”,齐头并进。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没有停产过一天,驻企指导员经常来指导我们开展生产,并给我们送来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质,为安全生产把好了第一道关口。”该乡红顺电站员工陈由淼说。
全乡选派了7名驻企业联络员对全乡18家企业、工厂,包片进驻到岗到位,每天按时到位督促检查进入厂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针对企业员工防控物资短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同时,组建微信群,让员工每天自报身体情况,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协调解决,让员工加强自我保护,安心上班。
疫情发生以来,全乡14家发电站都正常运行,保证了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用行动确保了企业防疫、安全生产“两不误”。
“我们一直在为今年的春茶加工做准备,今年的茶叶产量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玲珑王企业负责人面对防疫情抓生产时信心十足,“近期,乡里除了帮助我们解决用工、防护物资等问题,还督促我们做好体温监测、登记、消毒等防控措施。”
作为“千年茶乡”,辖区内已有50余家茶叶加工厂复工复产。
茶叶粽叶,叶叶情浓
春风暖了,茶叶绿了,茶农急了。
“天暖了,你看这个小芽头再有个两三日可就全部伸展出来啦,可今年这春茶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了。”茶农老伍焦虑地说道。
这些天来,老伍每天都要去茶园看上几遍茶叶的吐芽情况,当星星点点的幼芽变成整片油润的嫩黄,是老伍最幸福的时刻。
茶叶是桥头的主导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法宝”,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每年可创收6000万元,可为全乡人平增加5000元收入。可如今,茶农眼里除了欢喜却有着些许焦虑和迷茫。
“要帮助茶企解决防控物资、用工需求等困难,确保如期投产。”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冯朝辉在调度春茶生产工作时说道。
春茶生产在即,为确保茶农稳定增收、决胜脱贫攻坚,该乡在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茶叶产业的复工复产复市,加快营销模式转变,积极做好春茶产销准备工作。
为确保茶叶交易正常开展,该乡成立了茶叶开市调研小组,深入茶园实地察看茶叶长势、了解茶叶采摘和销售等情况,收集梳理茶农诉求,并有效引导,给茶农们吃下定心丸、提振信心。
“之前,还担心收购茶叶的时间会推迟,错过这第一批好茶,但是接到乡政府关于茶市开市的通知后,赶紧去办了个证,还领了1个口罩。今天在登记处进行了体温检测后,安排我在第五收购区收茶。” 3月4日,该乡茶市开市大吉,尚义村一名茶商高兴地说道,“这是一个属于茶叶的日子,一个属于桥头人的日子!”
为确保疫情防控与春茶产销有序推进,该乡制定了茶叶开市实施方案,规范收购程序、创新交易方式、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现场管理,通过转移马路交易市场,开创临时性规范市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畅通了产销路径,有效解除了茶农减收危机。
开市首日,成交鲜叶5000斤,实现交易额15万元。
“不能出门打零工,在家闲坐不如种粽叶。”该乡横店村村民罗柏忠正拿起工具准备整好土新种一批粽叶,说起粽叶,他显得异常兴奋:“我家从2014年开始种植粽叶,以前一块水田到秋季可收稻谷5担。而种粽叶后,仅2018年秋,卖鲜粽叶就收入3700余元,2019年采收了鲜粽叶750公斤,产值更是达到了6000元。”
近年来,桥头乡围绕打造“两叶一竹”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仅茶叶产业有了量与质的高速发展,作为“两叶”之一的粽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粽叶因种植门槛不高、赚钱快、经济效益高、错开了农忙时节,还可与茶叶形成互补,成为越来越多农民除茶叶外的首选产业。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种植,该乡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
疫情之下,桥头乡一手抓春茶生产、一手抓粽叶抚育。为抓实“两叶”发展,该乡加大产业的指导与推广,建立奖补机制、成立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其有产量、有销路、有收入,从单一的茶叶产业到“双叶其驱”,从降低产业发展失败风险到实现“叶叶”有希望、“叶叶”有发展、“叶叶”有效益、“叶叶”情浓。
新冠肺炎疫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动员令吹响以来,桥头乡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政策指导“服务员”、生产技术“指导员”、产销平台“推销员”,定人心、稳生产、保增收,确保双战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