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汝城西边山村丨“初心”闪耀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西边山位于汝城县南洞乡,群山连绵、风光旖旎。大革命时期,西边山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西边山村这个仅百余人的村子,先后有22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出现了25位流散红军,留下了大量的革命痕迹和红色故事。而今,西边山村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在红色热土上开启为民服务的新征途。

 

发放190万元沉睡资金,让村民满意

  西边山总面积60718亩,其中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2280亩,自2011年开始陆续下发公益林补偿资金。由于部分山场与原通村公路置换、山林权属不明确、山场面积拥有不均衡等历史原因,虽经历届西边山村支两委想尽办法,多次召开村委会议,还召开了户主大会,也未能形成有效实施的分配方案。该笔累积数额达到190多万元的资金,在账户上“一躺”就达10年。

14_副本.jpg

△村民议事会

  今年8月份,在接到资金不能发放到位将面临冻结回收的通知后,乡、村干部和扶贫队一刻也不敢懈怠,维护好群众利益就是头等大事。通过召开多次会议形成决议,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发放,组织人员与林管部门衔接做好面积校对,跋山涉水逐家逐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意见户和纠纷户三番五次不厌其烦登门做通思想工作。

  为了让资金顺利发放,力排众议更改村里几十年来形成的提留20%作为集体资金的做法,主动放弃集体利益,让每一分钱都装进农户口袋。

  在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后,终于取得了全村人民的理解支持。9月底,该笔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糟心事变成了开心事,许多村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5公里公路,打通最后一个村组

  “共产党好,时时刻刻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日前,西边山村镰刀湾组81岁的老人郑前光第一次坐上面包车,从家门口驶出大山,流出了激动而幸福的泪水。

  镰刀湾组是西边山村最为偏远的自然组,距离村部15公里,与资兴、桂东交界,常住只有11户。8月底,镰刀湾的通组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以前,该组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山路贯穿崇山峻岭中。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着肩挑手扛进出大山,到集镇上赶集也要走40多公里山路,出行极为不便。

  建设一条通组公路成为了该组村民多年夙愿。由于该组村民人数少,无法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而村集体也无法承担此笔经费。公路建设一直被搁浅,成为乡、村干部和扶贫队的心事。

  随着莲坪风电项目进驻西边山,开通了至洪水山的道路,洪水山与镰刀湾组的距离不远,让通组公路具备了铺设条件。

15_副本.jpg

△西边山村镰刀湾组通组公路建设

  为此,乡、村干部和扶贫队先后10余次找到风电项目负责人进行协商,踏破鞋底、磨破嘴皮,通过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协商,最终达成援建协议。由风电项目出资14.8万元,施建3.5公里道路,风电公路连接镰刀湾组。

 

架设13座便民桥,让党群心连心

  西边山村有224户,105个自然村,各散居在半山腰和山顶,村里河沟较多,村民出行经常要过桥,而桥多为木桥,部分为独木桥,遇到阴雨天气湿滑通行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有安全隐患。

  这一切,乡、村干部和扶贫队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统计要架桥地方达到20多处,所需资金也不少,村里集体经济根本承受不了,为此一面是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一面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

  8月份,终于争取上级立项,安排资金14.6万元。面对僧多粥少的现状,通过召开会议,拟定分步实施、应急应需实施方案,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山区情况,精打细算,采取铺设铁皮桥、涵管桥的方式,省钱而实用。

11_副本.jpg

△便民涵管桥

  一座座便民桥紧张有序相继建成,成为了党群干群连心桥。看到门口小心翼翼行走了几十年的独木桥换成了平直的铁皮桥,残疾老人郭庆珍老泪纵横,难抑内心激动。

  “没想到共产党为群众办事,办得这么贴心、细致。”

 

为民办实事,让西边山“初心”闪耀

  乡、村干部和扶贫队为民办实事,紧贴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深入群众排忧解难,日访夜谈、夜课堂、板凳会更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13_副本.jpg

△深山夜谈会

  今年十一国庆期间,乡、村干部和扶贫队没有歇息,日抓森林防火,夜入农户谈心。一天,在接到供电设施被打雷损坏时,仍摸黑要赶到大山深处,来到村民家中,在蜡烛台前、太阳能灯下,为群众如期开展夜间课堂。他们结合森林防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进行宣讲,面对面亮初心和使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把群众所盼、所需都记在笔记本上,也记入了党员干部心中。

  第二天,由党员干部组成电路线路检修队又奔忙在深山老林中,对20多公里的线路和15台变压器,进行全面检修,仅用了2天时间恢复供电。

  该村六组砂石路建成一年多,铺水泥路又成了群众期望。由于预算资金偏低,一拨拨建筑公司看了又看,最后没有一个愿意承揽。只好积极争取县里部门的支持,争取适量资金予以扶持,千方百计联系施工方,使项目如期开工。

  争取移民项目资金16万元,为村主道两边新修水渠,保护村里唯一的交通命脉;积极争取资金2万元,清理了村道跨方12处,保障了村民出行顺畅;投入1.1万元为公租房小区屋顶补漏;投入0.96万元为公租房小区化粪池进行疏通,解决困扰居民生活环境问题;解决6名深山留守学童就读问题,把他们转移到条件更为便捷的中心完小就读等。

  一件件、一桩桩,折射出乡、村干部和扶贫队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为民。

  (通讯员 邓章敏 钟丙芳 邓生祥)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