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原名邓多华,字实秋,湖南省郴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曾任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邓华将军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一书香世家,年少时便投身革命,他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曾被外军战史列为“韩战四杰”之一。不论是抗战时期征战沙场,还是解放以后蒙冤受屈,邓华将军始终保持胸怀坦荡、荣辱不惊、笃实好学、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他对后代的教育也十分严格,要求他们谦虚做人,自食其力,不要向组织提要求。
胸怀坦荡,主动请求让贤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期间的一天,时任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的邓华在饭桌上停住筷子,瞄了彭德怀一眼说:“总部领导的位子,是不是重新排一下。”“怎么哟,想到这里来了。”彭德怀颇感唐突,“你这个人呀,我早就知道,你胆大心细,能打仗。毛主席、军委选你来朝鲜是对的。来朝鲜后,我们一块共事,我看你干得挺好的嘛。”说完,继续夹菜扒饭,仿佛没有商谈的余地似的。
“陈赓同志要来,我看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就由他担任好了。我自己则任第三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兵团司令,主要抓第十三兵团,第二副司令则由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担任。”邓华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把位子排出来了。
对于邓华提出的排位子问题,彭德怀也确实斟酌了一番。邓华的主动让贤让彭德怀颇为感动。但是他考虑邓华自入朝以来一直就是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熟悉了志愿军的情况,改变座次不利于开展工作。而且根据在近几个月共事的观察,彭德怀发现邓华是一个能够拍板、敢于拍板的人,办事情抓得起、放得下,是一位肯动脑子、善于思考的难得的将领。因此,彭德怀回绝了邓华的请求,说:“这不用你考虑,是组织上的事。”
尽管彭德怀不同意,邓华还是于1951年5月15日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并毛泽东主席发了电报,把他向彭德怀说过的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位子安排意见说了,建议军委采纳。
听说邓华向中央军委再次提出主动让贤的事后,5月27日,彭德怀亲自执笔拟稿,向毛泽东主席发电,要求邓华留任第一副司令员,电文写道:“惟便于联系各野战军,志司似应增加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这就是说,邓华第一副司令员的位子不变。三天后,6月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德怀建议,邓华位子不变。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邓华
笃实好学,赤胆忠心不改
1960年,邓华因庐山会议受到牵连,被迫退出军队,到四川任副省长分工抓农机工作,直至1977年离开四川回到部队,经历了18年的风雨。在四川期间,他虽蒙受冤屈,当他仍怀着对党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为天府之国的农业机械工作呕心沥血,创下了光辉业绩。
1960年6月到成都后,就到新华书店里买来一大摞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如《农机手册》、《发动机构造原理》、《拖拉机的生产与维修保养》等。他钻研农机业务,到下面向群众学习,了解情况,熟悉业务,并计划用3年时间跑遍四川。
7月10日,邓华到四川仅一个月,就偕同秘书谢功贵开始了调研之行。他首先到川中、川南十几个县市,沿途调查了解农业、农机具、工业生产、农民生活情况,这一走就是一个月没回家。随后,又往川西北及棕、涪、万等地县调查,直到年末。有一次,邓华到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了解民情,那里村干部一个月难见一次,乡干部一年不去一回,至于区县干部、地区专员更是没见过了。村里的一位老大爷活了一辈子都未见过那么大的官员,还以为大官都长有三头六臂。当老汉听说站在面前的是副省长时,紧紧握着邓华的手久久舍不得放下。
第二年春,邓华又来到邛崃、名山、雅安、汉源、荣径、石棉、冕宁、西昌、会理、会东、米易、盐源等地县。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工农业凋敝,城乡萧条,很多人患了水肿病,有的地方还饿死不少人。邓华心急如焚,来到灾情最重的雅安,走村访户,察看灾情,了解水肿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情况,找社队干部研究生产救灾的具体办法。在去荣径县的路上,他听到一个农民反映“食堂有人搞鬼(指干部多吃多占)”,便一路视察食堂,了解口粮分配情况。一次,正碰上一个生产队在食堂里给社员分配口粮,他站在旁边观察,最后把秤要过来,将干部称过的粮食一一复称。事后,当老百姓知道他是副省长时,纷纷议论,说“当官的都像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吃苦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7月到1965年底,他一共视察170多个县市,几百个县属以上厂矿和上千个农村社队,连一些地、县委书记都未涉足的边远村寨,他也走访过了,巴山蜀水遍布他的足迹。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在一次会议上当众赞扬道:“邓华同志来川不久,跑的地方最多,了解情况非常深细,是个很有发言权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
要谦虚做人,不要向组织提要求
邓华在生活上几无奢求,自奉甚俭,始终过着廉洁清淡的生活。不管是到哪个单位工作,他从来没有私花过公家一分钱,或者伸手向公家要过一件规定以外的东西。到沈阳军区工作时,开始安排他住原日本关东军司令的官邸,可他感觉房子太大,浪费,便主动要了处小房子搬了进去,而把那幢大房子改做了招待所。
邓华姊妹、侄儿侄女众多,他对子女及亲属的教育非常严格。经常告诫子女要和周围的同事、领导和睦相处,要谦虚做人、认真做事,要自力更生、不要向组织提要求,不要贪图一人当官众人升天。这个家训和现在的家庭教育不太一样,现在的孩子强调要张扬个性,邓华则是希望其子女及亲属不要搞特殊,要低调,不要依靠父母养成骄傲自满的风气。邓华一直跟子女强调,要有一技之长,不能依靠父母。这些家训在邓华家族薪火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邓华病重在广州养病期间,邓华的侄子邓贤刚因儿女多,生活困难,特意带着儿女们到广州看望叔父邓华,希望邓华能帮其子女在城里安排工作,但是这个请求一提出,就被邓华拒绝了。
邓华对侄子邓贤刚说:“你们都是革命的后代,农村里面也是革命阵地,哪一个地方都是革命,你回去以后要努力。不要有困难就去找政府,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自力更生。”
如今,邓贤刚的儿子一辈兄弟姐妹十一个,大多都在农村务农,没有一个沾上将军的光。而现在他们也同样遵照将军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来教育他们的下一代。
【编辑:李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