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化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要在建设高质量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方面下功夫,以改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选拔机制、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和呈现形式、推进家校合育、提升学生心理能力等为重点,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通过“知行合一”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行、深化于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改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当前,部分中学教师观念陈旧老化,加上评价机制不健全,从根本上导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难以显现。要认识到学生表现的差异不完全是思想品德的差异,也不单纯是智力的差异,很有可能是年龄、心理水平发展的差异。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顶层设计的方向,在健全学校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与智育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校教育不是学习教育,孩子除了成才还要成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也是在不断增长变化的,所以教师要辨证的看待学生的缺点,不能急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耐心,才能引导学生更好成长。
二、改善班主任选评机制,减轻德育工作者负担。
中学传统上主科老师当班主任的做法是基于教学角度考虑,一方面保证了教学成绩优秀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软弱无力。主科教师本就教学任务重,竞争压力大,时间少,在班级成绩和学科成绩的双重压力下,很难有耐心和方法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实际需要出发,悉心设计,层层融入,“应付检查式思想道德教育”屡见不鲜,很难起到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建立稳定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首要就是改善班主任选拔机制,注重从不同学科选拔班主任,既可减轻班主任负担,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音、体、美等体艺教师资源,还可激发全体教师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三、改善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形式,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三观”迅速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有大量的矛盾需要解决。而信息化时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学生一方面能在短时间接触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又不知该如何区分和吸收这些信息。如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还在用传统的方法、思维和形式教育学生,如“高、大、空”的“灌输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走马观花的“观赏式”模式,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采用比较合理又新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如利用“短视频”“海报”“心愿墙”“实践体验”等多样化手段,拉近学生与模范人物、事迹的距离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将大大提升。
四、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形式,发挥集体主义的优势。
班集体是一个相对稳定、深受学生重视的组织,将班级的集体规则、集体行为、集体思想、集体文化充分挖掘和调动起来,提到与班级成绩相同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团委、学生会、兴趣社团等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重要组织,也是学校除了班主任群体之外最能贴近学生,具有一定公信力及威望而又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荣誉感的组织。但这些组织普遍存在工作模式化现象,创新性思想道德教育很少。如果能建立良好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会更美好。
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合力,推进家校共育。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家庭教育,而且,学校教育虽然在时间上有可能多于家庭教育,但是对孩子品质等的影响上可能还低于家庭教育。这一点,在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体现上更为突出。在学生的智育上,学校教育要付出更多也影响更大,但是从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上来讲,家庭教育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联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至关重要。可以建立家长、学校、社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重视家长学校、团委、学生会、班集体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多位一体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实施。
六、切合师生心理特点,提升心理品质和能力。
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逆性,这是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此阶段学生在思维发展上也具有独特性,比较高级的思维形式如辩证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在此阶段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只具有比较低级一点的判断、归纳、推理思维。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由于不理解这些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采用大量抽象、辩证、分析综合思维形式和方法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必然不受学生喜欢,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熟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对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适宜地对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打好了身心健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者系郴州市第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