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9日讯(通讯员 张娟 李丽珍)近日,湘南学院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启动“百镇千村”乡村振兴服务行动计划,准备利用1年时间田野调查和服务南岭区域“百镇千村”的乡村振兴。7月3日,该行动计划首场活动在苏仙区坳上镇及其10余个村举行。党委委员、副校长、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卫平参加活动。
湘南学院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百镇千村”乡村振兴服务团队,由来自10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历时1天,对坳上古村、涂鑫生态农业庄园、骡马古道坳上段及部分村落展开田野调查,随后围绕“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主题,与坳上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农经站、农技站、扶贫办负责人以及10名村支部书记和多名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农产品品种多,业态全,但是多为单打独斗,急需品牌包装推广和科技开发赋能。”“乡村旅游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同质化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乡村振兴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流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坳上镇党政领导和10名村支书谈到了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困惑。
针对10位村支部书记及部分村民代表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困惑,刘卫平一一解疑。他说,乡村要与城市和谐共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决不能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必须紧扣“农”字做生态特色文章,以“土味”留住和彰显“农味”“乡味”,真正让大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坳上来说,离城市近,区位优势好;古建筑群落多,历史文化有故事、有厚度;山水等自然资源丰富,宜居宜养,得天独厚。
为此,他建议坳上镇抢先机、求特色、造优势,将国家战略机遇尽快转化为发展先机,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契机,整体规划乡村振兴空间功能布局与产业布局,打通走廊经济文化脉络,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开创三农新局面。挖掘属于乡镇的乡土乡情,红色基因、文化底蕴,自然资源,打造各村专属文旅产业及农特产品名片。加强与湘南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紧密合作,互相借势,实现优势功能互补,共同开展乡村文旅产业、康养产业、庄园经济、民宿经济、农耕体验、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及运作,助推产业兴农、产品兴农、文化兴农,实现共融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