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文发 文娟 李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武县积极响应号召,延期开学,进行线上复课。经统计,3月初全县中学生线上参与率达99.3%。为让全县中小学生“一个都不少”的享受公平、有质量的线上教育,该县对未能参加线上学习的少量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实行“一生一策”的精准教育帮扶,送上学习“大礼包”,圆就了孩子们的求学梦。
免费当“家教”,走访帮学忙
“蒋爷爷,太谢谢您了!多亏了您常来家里辅导我和妹妹,要不然我们遇到的问题都不知道问谁才好!”临武县香花镇新甘村的贫困学生李苏静一边把“志愿教师”蒋柏石送到门口,一边不停地道谢。
李苏静是镇南中学学生,早年父亲因车祸离世,母亲改嫁他乡,她与妹妹跟着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家里没有网络电视,也没有智能手机,姐妹俩疫情期间的学习成了学校和老师的“揪心事”。针对李苏静这样家庭的特殊情况,该县教育局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请老师们践行‘志愿精神’,为住址附近的困难学生提供‘家教’服务”。截止目前,全县已有60余名老师积极响应倡议,上门为困难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辅导。志愿教师们线上当“主播”,线下当“家教”,从疫情防控到生活常识,从虚寒问暖到课业辅导,细致入微,循循善诱,确保了每一个贫困学子特殊时期思想和成绩不掉队。
△3月30日,临武县新甘村贫困户学生李苏静在家接受“志愿教师”蒋柏石老师的教育辅导
党员做“助教”,督学又育人
“我讲的你都会了吗?等会别出去玩,把我讲的再复习一遍,明天我还来检查你的作业。”这是武水镇李家村党员李六军在孤儿李清豪家中对其学习的叮嘱。
李六军如今化身家庭“助教”,源于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3月9日,全县各学校按照新学期教学计划开展线上教学,但李清豪的班主任却因其“电话暂停服务”再也联系不上他。辗转几番,才于联系上了村支书的李六军。李六军知道情况后,满口答应与李清豪结为“学习对子”,不仅每天入户监督他参与线上视频学习、作业检查,而且还成了他的临时监护人。
在全县,送教上门保障每一个困难学子“线上学习”不掉队的不仅有老师,还有党员干部。据统计,全县200多个村委、社区,共有240余名村组党员干部与贫寒学子结为“学习对子”,他们时刻关注本村组困难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提供手机、电脑让学子们收看视频课,及时与学校方互通信息,做好“助教”工作,绝不让村里的每一个孩子学习掉队。
教师变“快递”,送书到山乡
有学生和家长反映“云课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担心上新课跟不上。为了消除学生、家长们的顾虑,切实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县教育局提前谋划,组织各学校在3月9日前错峰发放教材,为学生和家长高质高效开展“线上”学习送上了“定心丸”。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班车停运,部分家住偏远山区的困难学生无法领取教材。为此,县一中、三中、六中等学校摸底统计学生教材需求信息,联系快递公司,为学生免费邮寄教材。对快递无法到达的地区,老师、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送书到家”志愿行动,驾驶私家车翻山越岭,为偏远山区贫困学子送“书”上门。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有30余名志愿者,分别前往该县香花、镇南、西瑶等5个偏远山区乡镇,将崭新的教材送到60多名困难学生手中。
“学校老师冒着严寒送书到家,我真的非常的惊喜,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考出好的成绩。”刚拿到新教材的该县初三学生彭远香,双手紧握着崭新的课本,面露喜色,由衷地说。
△3月初,临武三中教师志愿者为偏远地区学生送上教材
爱心大礼包,圆梦“微心愿”
“家里的网络没用,我打算拿这笔资助金去买一个网络流量包,用来上网课。”临武二中高三毕业班的王榆雄手里拿着残联送来的助学金,腼腆地向残联工作人员说着自己的打算。王榆雄同学由于父亲身体残疾,全家经济困难,线上上课都靠在同学家里蹭网络一起完成,既不方便又难为情。“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拥有自己的网络”便成了这对“家贫志不贫”兄妹的“大”心愿。
收到王榆雄兄妹的“微心愿”后,县教育局、残联立即摸底,联合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为缺少网络、网络学习设备,无法正常参与线上教学的3536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人送去免费流量包。其中,县残联还为37名即将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考生送去总值为22200元的助学金,解决了这批特殊考生的燃眉之急,为他们最后的冲刺加油鼓劲!
△临武县残联工作人员刘柳艳为残疾家庭送上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