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写春秋
——记扎根农村基层教育40年老教师刘海宣
发布时间:2017-07-24   来源: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作者:曾华锋

  “刘老师对教育的执着,是一种单纯的执着。他执着于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而欢欣鼓舞。”

  ——刘老师学生、北大博士、中央党校教授黄小勇

 华声在线郴州7月24日讯(通讯员 曾华锋)他,一辈子扎根农村基层教育,平凡而普通,却培养了不乏博士、博士后、教授、企业家、局长和医生等大批优秀学生。他用一生的信念和实践,践行着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他,就是来自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原廖家湾中学65岁的退休老教师刘海宣。

  执着于为农村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欢欣鼓舞

  刘海宣老师,1952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原廖家湾乡的一个山村。那里海拔800多米,长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以生产翠竹闻名,故其家乡所在的村命名为“大竹山村”。刘老师一家兄弟姐妹众多,有5个兄弟,2个姐姐,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庭经济条件可想而知。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泯灭他的理想和追求,反而激发了他好学上进的心理。1972年,刚刚满20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选为民办教师。1974年,他被推荐到湖南耒阳师范读中专, 197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廖家湾中学教书。

  廖家湾,原是一个乡的建制,它是苏仙区的“南大门”,与宜章县交界,距离市区30多公里。早期的廖家湾中学,位于廖家湾乡黄家湾村旁边的一个山坡上,直到1986年搬离之前都没有马路,是乡村梯田里的“孤岛”。整个校园由几栋解放前的土坯子危旧房子构成,条件极为艰苦。在这里,刘海宣老师把人生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

  1986年,在原廖家湾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距离廖家湾乡政府不远处,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的教学楼,老师同学们终于告别了解放前的危旧房屋,搬迁到了新校舍。尽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没有盖家属楼,搬迁之初,刘老师一家三口跟大多数老师一样,住在不足20平米的屋子里,既没有独立的厨房,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尽管条件艰苦,但刘老师却乐观向上。

  在谈及记忆中的刘老师时,中央党校黄小勇教授回忆到:“回想记忆中的刘老师,有三幅画面很清晰。平常的他,脸上永远都洋溢着笑容,走路生风,步伐矫健,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气息;讲台上的他,声音宏亮,眼神专注,像是时刻准备捕捉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一瞬间的疑惑,是那样的专注投入;篮球场上的他,有那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不到比赛结束的哨声吹响,就不会有一下停歇。”

  黄小勇,1981-1984年就读于廖家湾初级中学,1998年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到中央党校任教,如今已经是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在他看来,刘老师对教育有一种那个时代的执着精神。出生于大山深处的刘老师,正是受益于教育而走出大山,对教育能够改变人生轨迹尤其是乡村孩子的命运有着切身体会,这也是他安于扎根乡村教育并为之奉献一生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兄弟间骨肉亲情尤为珍贵。但发生在刘老师家人中的这么一个变故,让学生们刻骨铭心并为之动容。那是1988年冬天,刘老师家中一个弟弟因事故不幸离开人世。事故当天下午刘老师赶回老家处理完后事,第二天依然出现在课堂授课,那时学生们根本看不出老师神情有任何异常。只是好久以后,才知道这个情况。试想,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执著的忠诚和热爱,他何以能够忍受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

  黄小勇认为,刘老师对教育的执着,是一种单纯的执着,他执着于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欢欣鼓舞。每当学生们去看望他,他会为学生们点滴学习或工作成就而激动,甚至在他眼中能看出一种孩子式的喜悦。

  爱每一个学生,让爱温暖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多年以来,我心中一直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初中时代的班主任刘海宣老师。他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宽容、鼓励、鞭策给年少无知的我以及同学们增添了向上的勇气和信心,使我们得以走上一条健康的成长道路!而今他却因为疾病过早离开了教学岗位,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是刘老师学生,目前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的廖来红2005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最后《致谢》部分中,对初中班主任刘老师表达的感谢。对于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一般都会在学位论文最后对研究生时期导师和老师们致谢,极少对初中班主任致谢的。廖来红对刘老师致谢词,感情真挚、发自肺腑。

  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刘老师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兼任班主任。班主任,不仅仅是教书的“技术活”,更是育人的“高尚活”。每天晚饭之前,刘老师都有一项规定动作,那就是“班课”,总结一天的班级情况,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针对青春期的特点,教育学生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段玉芬,在苏仙区良田镇中心卫生医院做大夫。她向记者讲起当年刘老师跟她谈心的情景,仍觉得历历在目。“我上学那会儿,坐后面的男同学比较调皮,有一次他欺负我,我就逃学了。爸爸知道我逃学后,不分青红皂白把我打了一顿,我觉得非常委屈,就躲在学校后山上。那是一个悬崖边,非常危险。刘老师知道后,到处找我,怕我做傻事,心理很着急。通过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开导,我才从山上下来,回到了学校继续上学。”

  黄泽军,1987-1990年就读廖家湾中学,2008年毕业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2007-2013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学成归来,如今已经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指导出来的研究生遍及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可谁又能想得到,如果没有刘老师当年的循循善诱,如今中国的植物学界也许将少一位优秀的专家。1989年冬日的一个下午,黄泽军却莫名其妙收拾课本和被褥,不顾同学们的阻拦,坚持退学。一名考试回回都是年级第一名的“学霸”,突然退学,让崇拜他的同学们惊愕不已。刘老师知道消息后,立即带着另外一名同学去追赶,直到距离他家不远的一处土坡上才追上。多年以后,我们才从刘老师那里得知,因黄泽军父亲当时生病,家庭经济困难,他作为长子回家帮助父亲分忧解难、承担家庭责任。刘老师与另外一名同学一起,坐在土坡上,从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入手,教导他只有自己增加了本领、有了更好的前程,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刘老师的谆谆教诲,温暖了泽军的心,也让他的心理也下子豁然开朗。就这样,硬是把一个临近退学的“学霸”拉回课堂,也在心田播下了“立志成材、报效国家”的种子。

  黄斌,1993年考入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目前在上海创办一家公司。她1990年告别初中后,升入省重点高中原郴县一中就读。可能是因为刚刚升学那阵难以适应,她整个高一第一学期状态很差。刘海宣老师知道她的状况后,利用到郴州开会的机会,专门跟她一起,深入查找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知徒莫若师,从这以后黄斌迅速调整状态,成绩直线上升。如今,她将刘老师视为自己人生道路的“恩师”。

  黄国平,担任郴州市北湖区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他告诉记者:“我也是刘老师的学生,记得当年进学校的时候,我的成绩是全校倒数几名,总排名第108名,和梁山好汉数相同。在刘老师鼓励和耐心教育下,初三第二期进了全校前十名。记得在初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下来看书,有时自习课也偷偷‘逃课’,去树底下看书、背书,一直以为老师不知道。前几年与刘老师聊天时,我才知道,刘老师怕我逃课出去玩,曾多次悄悄的跟着,每次看到我在认真看书,才放心。也正是刘老师这样耐心、细心的培育学生,我才考进了师范学校,取得今天的成绩。”

  同样做老师的段飞霞补充道:“国平说得对,刘老师善于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在我的印象中刘老师一直都是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就算是青春躁动、叛逆的我做出了让老师生气的事,老师也是和颜悦色的说教。”

  段惠祥老师1991年之前一直在廖家湾中学教物理,与刘老师共事十余年。在他看来,刘海宣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刘老师的学生告诉记者,老师当时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后你们有了好的出息,不希望你们对我有什么回报”。默默奉献,甘于付出,不求回报,可谓大仁大爱之心。

  业务精湛,德能勤绩均获上级首肯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刘老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方法,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他的代数、几何等课程讲解起来绘声绘色,生动极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枯燥。

  薛建军老师,与刘海宣老师共事二十年,在廖家湾中学担任十二年班主任、后来做教导主任,校长,是刘海宣老师长期的搭档,他们有着极深厚的情谊,同时,德能勤绩,刘海宣老师又是他首肯的老师。1994年,原郴县教育局给廖家湾中学下达了一名“中一”职称指标, 按常理和教育局的意向这个指标是校长的。但当时符合评“中一”条件的有包括校长在内的好几位老师,时任校长薛建军老师认为,刘老师德能勤绩样样突出,这个职称应该评给他。教育局领导一看这个局面,感动于薛校长主动“让贤”,又给了一个“中一”职称指标,可薛校长又让给了另外一名教师。教育局领导感动于薛校长的胸怀和境界,根据校长的工作实绩,最后破例给了三个职称指标。从这个事情上,既能看出薛校长的胸襟,也能感觉到刘老师业务的精湛和人格的魅力。

  在刘老师的家中,他的儿子刘鹏珍藏着父亲一张张荣誉证书。其中,有1990年郴州地区教委授予“记功”,1992年被郴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园丁”,1994年被郴县人民政府 “记功”,1996年被苏仙区人民政府记“三等功”,1998年被苏仙区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他认为“父亲最大的优点是正直善良、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正是由于刘海宣老师教学优秀,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先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后面又当了副校长。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城里任教,可是刘海宣老师对廖家湾中学有感情,对那里的农村学生有感情,一届一届的教下去,一直舍不得离开那里,直到2012年退休。他在学校的时候身兼多职,当教导主任的同时还当着班主任,带着毕业班,经常批改作业到深更半夜。长期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使得刘老师积劳成疾,多年以来一直在与病魔做抗挣。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先有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刘老师的学生已经遍及中国各个阶层,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坚作用。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更多像刘海宣老师这样的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具有仁爱之心,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好老师。

 

  【编辑:陈实】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