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
开头先讲清楚,以免误解:牙行不是整治牙齿的行当。牙行是旧时提供经营场所、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获取佣金的商号、店铺、货栈。
倒回去一百多年郴州牙行及牙行集中地究竟是什么样范,只能在一代传一代的老人们绘形绘神的口耳相传中去开展想像。好在现今的货物批发市场可作参照蓝图,估摸能想出六、七分像来。
郴州的牙行集中在裕后街、河街、干城街、正一街、东半边街、西半边街乃至东街、南街、西街、北街这一大块地区,即旧时郴城的中心城区。盐米码头、骡马大道都在这一地区接驳,是郴城的水陆交通要冲。其中尤以裕后街三公庙一带牙行最为齐全、热闹。——齐全是说行当多,各种货物频频购进销出。行当多了,载货运人的舟车多了,自然就热闹了。
据说新修建的裕后街恢复重建了三公庙,这对郴城商业史的研究者和我这等民间写手堪称福音,两下里又可捏弄一番了。
要把旧时牙行作一个全景介绍,只怕是一篇大文章甚或一本大书才能做得到的,我这里且不去逗惹它。借一个小故事,讲讲郴州牙行沧桑往昔的一丝风声一滴雨点。
听老班子裕后街人讲,三公庙旁有一鸿顺货栈,老板姓李,到清朝道光年间,做牙行已是第三代了。两跨两间三层楼,前店后仓,二楼住客,三楼住家。鸿顺货栈档口在三公庙算是中等偏小的牙行,主营本地外埠土产特产,业绩平平,垮不了也发不起。几代李老板都读了点书,为人谦和良善,在三公庙、裕后街一带,经商持家的口碑倒是蛮好的。
一件事让不太起眼的鸿顺商栈在三公庙、裕后街乃至郴州城一时声名大噪。
道光二十八年(1849)冬,衡州商贩邓老板在郴州住了两个月,从桂东、汝城、资兴等地陆续采购了几批山货,都堆码储存在鸿顺货栈仓库里。邓老板头一回来郴州办货,是码头上的脚夫挑着他的行李径直送到鸿顺货栈的。邓老板一看鸿顺,门面清爽,老板不俗,就住下了。两个月办的货不少,计有麂皮67张,山牛皮54张,最为珍贵的是两张虎皮带两套虎骨(差不多整两套),合重7斤9两。上列货品,即或在彼时山林中野兽品种、数量较现时多几倍、几十倍的情形下,仍是一批稀贵货物,是一笔大买卖。
已近年关,腊月二十五了,仍在各牙行走动的,惟余专门采购年货且已下了定金租妥车、船的老板还在街面上匆匆忙碌。整个裕后街乃至郴州城的牙行已是车马寥落、人去屋空了。采购了一大批山货的邓老板半月前下乡收货仍未回来。连春节都不顾不管只重生意,这似乎不是邓老板做生意的风格、习惯。小年过后第二天,鸿顺的李老板上午、下午站在货栈门口接了几回了,仍不见邓老板身影。
这天夜间南关上已敲二更,寒月如钩,李老板一家已早早睡了。突然,有人敲门,李老板披衣下楼开门,见邓老板的下手、表弟张先生一身是血倒在门外,扶进屋来只说了一句话:邓老板遭劫,死了……遂倒地气绝身亡。
12年后,咸丰10年(1861)仲春时节,一个叫邓源悌的二十岁青年来找刚从亡父身后接手当老板的二十二岁鸿顺货栈李少老板,说及当年邓老板、张先生,说及麂皮、虎皮、虎骨等。
李少老板恭请邓少老板上座,并立即派人到牙行总会请来彭会长,当众开启库房,取出:麂皮67张,山牛皮54张,虎皮两张,虎骨8斤1两。李少老板要彭会长公证,邓少老板签字提货。邓少老板死活不肯签字,理由是:12年无偿保管已是恩重如山,虎骨还要“添秤”,决不敢当!
彭会长一旁沉思良久,会意,微笑,拈须,启口:先邓老板存货时是腊月,天寒地冻,空气干爽,虎骨干燥,7斤9两是足数;邓少老板现来取货,时当仲春,正刮水南风,地潮气湿,虎骨吸湿气而添重,8斤1两是实数。难得啊难得,先李老板年年春秋两季搬货晾晒,驻旁护守,不容易啊!
邓少老板当庭跪谢,签字收货。第三天,邓少老板请了两套响器班子,一路轰轰烈烈,恭送鸿顺货栈丈二长匾:仁义之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悲壮之意,可信度仅限“民间传说”层面。哎,就算是哪个牙行自己请人编出来的故事,也说明牙行经营人晓得诚信的重要嘛。“信义招客客不断”,懂得这个道理还编排出这么个故事彰显之褒扬之,为自己立个行业标杆,为行业张扬一面通江达海的旗幡,牙行的人精得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