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5岁的何良宝老人,生于郴州北湖区鲁塘镇下鲁塘村,1953年参军,复员后,担任鲁塘文工团团长。之后从事邮政工作。他的人生,与文艺结缘深厚。
何良宝的父亲何高标是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擅长司鼓,唱功十分了得。何良宝从小耳濡目染,9岁就跟从父亲学艺。他嗓音洪亮,酷爱吹喇叭。他还与何时彪、何昌俊、何天长等文艺爱好者聘请高级艺师传授技艺。他擅长唱祁剧,扮生角,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1951年,何良宝与鲁塘的何天长、何积庚等11位民间艺人,参加了原郴县举办的民间艺人训练班,系统学习花鼓戏和歌舞知识。结业时,郴县县政府为何良宝等艺人颁发了荣誉徽章。1953年,何良宝应征入伍,在部队也是文艺骨干。1957年,何良宝复员回到鲁塘老家。次年,他被选拔担任鲁塘人民公社文化宫副主任兼文工团团长、指导员。文工团有30人,其中有女演员8名,男演员22名,大部分都不到20岁,多数没有表演基础,靠师傅手把手地教,训练任务十分艰巨。文工团属半业余性质,普通演员每月只有四五元钱,团长每月也只有8元钱。
那个年代,看戏几乎成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文工团常有演出任务,演出剧目主要有祁剧《黄河摆渡》《打渔杀家》《辕门斩子》《黄河饮宴》,花鼓戏《夫妻观灯》《刘海砍樵》《战鼓催春》《接表妹》,还有小调《卖沙调》《盗花》《放风筝》《下洛阳》等。文工团集中在鲁塘各村、郴县其他村及桂阳的一些乡村巡回演出,多次参加郴县组织的文艺汇演,花鼓戏《接表妹》在郴州地区和省里获了奖。剧团里有位叫王慧元的姑娘,入团时才15岁,长相俊俏、灵秀,扮相好,天生一副好嗓音,天资聪慧。两人因戏结缘,夫唱妇随。
文工团解散后,何良宝到邮电局做了一名话务员。先后在鲁塘邮政局、鲤鱼江邮政支局、桂阳县邮电局、郴县邮政局担任话务员、报务员、总务员等职务,后调任鲁塘支局局长、党支部书记,于1985年退休。在邮政岗位上,他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过省、市、县级先进代表会议。
1968年9月,何良宝在桂阳县邮政局工作期间,由于成绩突出,作为该县唯一工人代表,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观礼等系列活动。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观看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时,何良宝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0月1日他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近距离领略了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风采,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2004年,古稀之年的何良宝满腔热忱地参加了市老干大学的学习,获得了老干大学诗词楹联结业证书,成为郴州市老干诗社社员、郴州市诗词协会会员、郴州市楹联学会会员、湖南岳麓诗社社员,被聘请为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国老年报》《湖南日报》《湖南老年人杂志》等报刊上发表。2008年6月,《何良宝诗文集》出版,共收录散文74篇,小说9篇,故事7篇,诗词66首。近年来,何良宝还收集整理了各类民间曲调300多首,花鼓戏唱本、祁剧剧本、《民间戏剧音乐百曲选》等几十本。他收集整理的《送娘女》《三月三》《土地舞词》《十绣赞歌》《十送情歌》《十唱赞歌》等曲词脍炙人口,为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傅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