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让小变得可爱、美好、充满希望—孩子给我诗,我把诗还给孩子
发布时间:2016-09-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少白

■李少白

  常以能与小为伴而自得其乐

七十年代后期,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我步入儿童文学创作。文学准备不足,加上年代和职业的局限,我起步蹒跚,入门艰难。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要转化成“审美、怡情、愉悦”的作者,我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

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设计自己走的是一条小路。我写过一段话:“生肖是一只小兔子,一辈子就与这个小字有缘。生在小山村,个子算小巧;读的是师范,注定打交道的是小孩子;爱上了文学,选择的也是‘小儿科’;写的都是小童诗、小童话、小故事一类的小作品。我以为小的是可爱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常以能与小为伴而自得其乐。”小步前行,让我知道,要让小变得可爱、美好,也非易事。我走过来的这些年,正处我国社会深刻变化、儿童文学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潮流派的绚丽精彩,我心中充彷徨、困惑……我没有奢望,只求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培植出自己的那朵小花。摸索中,我只认准一点,必须尽量离儿童生活近一点,离他们的心灵世界近一点,尽力通过各种渠道使自己保持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那份热情和冲动。孩子给我诗,我把诗还给孩子。孩子是我的活水,我只想获得他们的认同,写一点他们喜欢的东西。

力图让作品为孩子发声

可是,这样写下去,也觉得一些作品不免流于浅薄直白,缺少审美价值。我逐渐感到,只蹲在孩子的圈子里,不从中跳出来是不行的,一心埋头去写,不改变自己也是不行的。我没受过高等学府的操练,文学功力不深,写作中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为了提高儿童文学修养,我决心从多方面努力,补好儿童文学理论这一课。我开拓视野,吸取营养,认识自己,充实自己。随着理性认识的加深,我开始思考当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儿童生活的一些现象,我不想给儿童假象和假言,想用笔为他们说说话,力图让作品为孩子发声。我写了一些反映儿童生存状态的作品,虽然鲜有成功之作,但我仍在尝试。

感恩儿童文学养育了我的心

我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受到陈伯吹、任溶溶等一大批文学老前辈的关怀。儿童文学给了我快乐、给了我精神生活的食粮。自己虽然越来越老,周围的一切却越来越年轻。我虽然普通平常,但依然乐此不疲。我在书房里挂着“颐养天真”四个大字,感恩儿童文学养育了我的心,养育了我的天年。

今天,专家教授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面对面把脉我创作中的得失,师长们充满理性光芒的论述,理论和实践交织的研讨,文本和人本相融的探究,给我和到会的文友上了生动的、深刻的一课,让我们在儿童文学理念、创新、修养诸多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我也知道,对于一个老人,各位大家心存善意,用的是正面积极的方法,重于“浇花”,少见“除草”。我权当作一份鼓励和鞭策,珍藏心底,感念各位,铭记终生。同时,我也知道,这次研讨会不只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像我一样的大批不忘初心的虔诚的默默耕耘者,为了我们共同的可爱的儿童文学事业。

李少白,1939年出生于湖南宁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20余篇作品入选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及新加坡中小学语文教材。此为其在文艺报社、湖南省作协、长沙市文联、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李少白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编辑:陈实】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