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钧 黎铁梅 黎 明
不久前,资兴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彭艳飞深入汤溪镇,调研驻镇“微型法官工作室”情况,并现场指导调解了某风电场与当地居民的有关纠纷,类似这样的案例,几个月内,工作室已先后参与调处了10多起。
今年来,资兴市法院在各乡镇设立“微型法官工作室”,把工作前移,化干戈于诉外,止纷争于庭内,是诉源治理的生动实践。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资兴市法院聚焦诉源治理,积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下好诉源治理先手棋
“多亏了两位法官,不辞辛劳周末来调解案件,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资兴市汤溪镇下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平华介绍,村民陈女士购买了一亩多地的生姜,雇请曹某到地里采收生姜,在此过程中,曹某突发死亡。事发后,因赔偿问题分歧较大,死者家属不同意办理后事。经村镇组织调解,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
当地村干部向微型法官工作室求助,接到电话后,许译匀、曾永雄两名法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应邀前往当地参与调解,使该案得到圆满解决,及时将一起重大基层矛盾化解在诉前。
资兴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彭艳飞说:“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我们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摆在首位,建立了覆盖全市13个乡镇街道的诉源治理工作站,加强司法调解力量与诉源治理工作站调解力量的协同配合,构建诉源治理长效机制。”
目前,全市诉源治理工作站共成功化解各类基层纠纷548起。
为将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诉前,资兴市法院在诉服中心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安排专职人民调解员组成诉调对接团队。去年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在诉前调解案件1421件,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比重达56.57%,调解成功率87.4%。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减轻了法官的办案压力。
构建多元解纷共同体
“法官,您好,宪法给予我们男女平等的权利,我女儿有权分得集体土地,我要求依法保护……”这是今年3月在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白沙村调解现场村民张某旗的请求。
在开展“心连心,面对面”干部下访解难题、为民服务办实事活动时,联系村里的政法干警在走访时,村民张某旗反映,该村《公益林补偿金分配方案》规定,“外嫁女”及其子女或者“入赘婿”未迁入村内户口,全家不能享受村内公益林补偿款。村委会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外嫁女及其子女公益林补偿金。
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资兴市法院东江法庭的法官主动开展诉源治理工作,联动当地镇村干部等参与,成功调解了这起公益林补偿金分配案件。
资兴市法院坚持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诉源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各种纠纷解决力量形成常态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组织下,资兴法院还建立了法官+法律顾问,法官+网格员,法官+专职调解员等多种矛盾纠纷共同化解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避免进入诉讼程序。
今年以来,全院新收民事案件902件、行政案件79件,分别同比下降13.44%、43.97%,万人成诉率降低。
搭建在线解纷“云”平台
在做好线下诉前调解的同时,资兴市法院依托互联网在线调解和微信小程序双重载体,搭建了在线多元解纷智慧平台,群众足不出户便可进行远程音视频调解,实现矛盾纠纷“云”化解。
“我现在在外地,我们这边发生了疫情,无法去现场调解案件怎么办?”人民调解员袁春美接到当事人邓某的电话。原来,今年3月24日,邓某因与李某合同纠纷一案提起诉讼,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暂无法到资兴法院。
同时,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也接到李某的电话,李某也因疫情无法来资兴。
为便利当事人,考虑案情比较简单,立案法官立即向当事人介绍了在线调解平台,引导双方进行“云”调解,并有效的化解了双方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在线调解平台的优势,成功完成‘云’调解案件共118件,确保公平正义不因疫情而迟到。”资兴市法院立案庭庭长刘华介绍道。
微型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工作站等的落成,前移解纷端口,加强法律指引,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高效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维权的时间、经济成本,增强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