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郴州苏仙区许家洞金银寨711矿密不可分。这里是原子弹核心原料铀的原产地,因此,711矿也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2024年,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为“隐姓埋名人”立传的报告文学《籍贯711: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故事》(以下简称《籍贯711》)问世。该书出版后引发全国关注,获得央视专题报道。

自2019年起,作者王琼华深入711矿,走遍了矿区的每一个角落,采访了众多的亲历者。《籍贯711》出版后,他仍未停下脚步,依然奔波在一线,挖掘新故事,抢救性记录这段珍贵的历史。
2025年7月,作者王琼华携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新作《功勋711》回归,进一步挖掘这座“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背后的故事与荣光。
《功勋711》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展现了湖南郴州711功勋铀矿从建矿到政策性关闭期间,711矿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其中大部分故事都是作者新采写和创作的内容,比如711矿架子工吴吉祥的故事,以及41号信箱的新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籍贯711》中所涉及的“寻矿奇遇”“精神会餐”“朱金龙烈士”等经典故事进行了重构创作。如《籍贯711》以朱金龙日记为叙事线索,而《功勋711》则聚焦其牺牲前夜的关键24小时,通过全新视角赋予历史更鲜活的生命。

为契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功勋711》将内容划分为五大篇章。每章故事既保持主题统一性,又可独立成篇,篇幅控制在两三千字,满足青少年碎片化阅读需求。
为了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包括矿坑、矿井架、井下作业、办公楼、职工俱乐部,以及原子弹成功爆炸当日旷工拍摄的全家福等,生动再现了711矿矿工们的工作实况与生活风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代代711矿人展现出的“两弹一星”精神,对激励新时代的青少年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这些精神,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依然珍贵。
从《籍贯711》到《功勋711》,711矿的故事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青少年的阅读视野,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伟大精神,终将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之花。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