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胡自轩 邹礼卿
应急测绘被称为“灾区上空的眼睛”, 为 应急指挥、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让这双“眼睛”更加闪亮,连日来,省第一测绘院尽锐出战,60余名应急测绘队队员不畏艰险,通宵达旦,冲锋在前。
快!快!快!——时间就是生命,能快一秒就抢一秒 “报告队长,车胎破了,暂时无法前行。” “注意安全,我们先走。你们赶紧换上备胎跟来。” 8月3日,凌晨4时许,正在灾后崎岖山路上踽踽前行的省第一测绘院应急测绘队队长汪于林,又一次接到前方队员报告车胎被山石扎破的电话,他迅速安排处置,马不停蹄奔赴测区。 “时间就是生命,能快一秒就抢一秒”,是汪于林和他的队友们奉若圭臬的“应急信条”。 服从抢险救灾大局,为给应急救援“让出”空中通道,留给他们应急测绘的工作时间,只有每天上午6点至8点,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共4个小时。 由于灾区云层环绕、光线受阻、风力加大、通信中断等各类因素干扰,理论上的4个小时,实际工作时间往往“缩水”到“ 不足3小时”。 “为了抢这些时间,我们在驻地每天凌晨4点起床,4点半准备完毕,6点前赶到测区完成起飞准备。”汪于林介绍说。 与时间赛跑,他们“抢”的,不只是前端测绘时间,还有后期出图时间。 完成现场测绘任务后,他们须克服交通受阻等困难,立即返程,回到驻地加紧内业作图。 “2个小时内出首图,6个小时内出对比影像图。”省第一测绘院应急测绘队队员原明超介绍。 然而,这还仅仅是应急测绘的“前期成果”。响应快、出图快之余,全面、精准的“分析快”,才是辅助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最为倚重的“宝贝”。 在资兴市自然资源局一楼,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密密匝匝摆放着10余台电脑,20余名应急测绘队员们正在紧张判图分析、 解译影像。看到有人进来,下意识抬起的一双双眼睛,布满连日鏖战的血丝。 灾情分析,需要精准统计灾区面积、灾损地类、倒塌房屋数量、冲毁公路里程、通信等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数十类信息,目前各类智能判读统计技术还不成熟,只能依靠人工。 为更快完成成果分析,应急测绘队员们不止拼“手速”,还拼技术。 “我们在深度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创新了影像自动拼接技术,同时更新了一批高性能计算机,基本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完成‘订单式’成果分析。”应急测绘队员仇俊介绍。 “截至8月4日上午,省第一测绘院应急测绘队已累计飞行52架次,航拍面积710余平方公里;完成约670平方公里共63GB的正射影像数据生产,及时提交给前线指挥部各部门使用。”应急测绘现场总指挥刘天清介绍。 难!难!难!——困难不期而至,绕不开就冲过去! 目前,省第一测绘院累计投入无人机22架,其中固定翼无人机7架,多旋翼无人机15架。配备14辆车、11件户外应急电源 、10部卫星电话 开展应急测绘作业。 “风速太大,飞机高度不够,飞行难以控制,有‘炸机’风险。” “早上斜射、中午正射,侧光和倒影多,影像清晰度难以保证。” “没有信号了,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都已失去联系。” 时间不够,出行不畅,测绘不顺…… 困难,总是不期而至。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在测区,意想不到的困难让队员们犯了难。通信不畅,让各组无法及时通气,统一调度成了问题。加之固定翼飞机需要一定面积的起飞降落区域,一些小组无法更近距离开展灾区测绘,各组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出现测区空白,影响后期影像拼接和成果分析。 “事先我们做了预案,为了应对通信困难带上了卫星电话,可灾情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原计划分成5组行动的,临时增加到了11个组。 为此,他们与后方联系,又紧急增调了5部卫星电话,才得以保障测绘任务顺利进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克服了这些,还有生活上客观的难。 由于交通恢复有限,应急测绘队员们凌晨4点起床,“从睡梦中强行开机,脑袋都要逐渐清醒,根本没有食欲”。早餐往往吃点面包牛奶草草了事就上路,等完成一上午的高强度作业后,为赶下午测绘“窗口期”,都选择吃自带干粮就地解决午餐问题。 喝了一肚子水,顶着35度高温和长时间烈日暴晒,不少队员更没有食欲。连续几天作业下来,“中午吃口热饭成了队友们的‘奢望’。” “你们是来救灾的,这饭不能收你们的钱!” 8月2日下午2点后,完成当天应急测绘任务的一组队员,找到了资兴市二中门口的一家早餐店。本着“尽量让大家吃口热饭”的原则,后勤队员找到这家早餐店的店主,提出希望做一餐午饭的请求。店主是一位银发老奶奶,由于身体原因每天只做点早餐卖,当看到他们是应急测绘队员后,不但“破例”给大家做了一桌子菜,饭后坚持不要钱,怎么也不要。无奈,队员们在临走时悄悄把钱塞在碗底下,“一溜烟”快速道谢而去。 准!准!准!——要求始终如一,线条必须严丝合缝 “这个灾害点,对,往前一点的这个,就选框这里。” “除了行政区域、灾损面积等数据,我还要交通路网、水利设施、通信设施、倒塌房屋等数据。” 作业室内,来自前线指挥部各相关机构调度应急测绘成果数据的电话声,此起彼伏。 “还有的,直接到现场,守在这里要成果,出来后直接拷走。昨晚一位应急部门的同志,就在这里‘守’了3个多小时。”应急测绘队员 刘志坚介绍。 “私人订制”式的应急测绘成果订单,络绎不绝。 8月3日下午,一位来自资兴市移动公司的许姓工作人员,匆匆踏入应急测绘内业室。 “由于认定标准不一致,我们统计的通信设施损坏和其余部门的数据有冲突,麻烦你们尽快安排统计下。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就能快速、精准摸清通信设施的损毁情况,为恢复灾区通信提供决策依据。”他说。 “我们的成果,具有区域广、精度高、现势性强等特点,能够做到重点区域全覆盖,有限条件下提供0.2米分辨率 影像,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呈现灾区情况,为应急、交通、水利、农业农村、住建、林业、民政等部门提供‘订单式’数据分析成果。” “最及时、最精准、最清晰,是这些成果的三大优点,你们加紧生产,多多益善。”8月2日,在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全胜主持召开的现场工作会上,来自资兴当地的多位部门同志如是表示。 “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她基本没有离开过工位。目前,已一个人完成灾区一个村9.01平方公里的灾情判定和基本成果分析。” 8月3日下午,在应急测绘内业作业室,原明超指着队内唯一的一位女队员介绍道。 她叫曾凌,来自省第一测绘院测绘工程部。由于女性特有的“心细如发”,她被队员们“精心关照”“恩宠有加”——不飞外业,每天在室内作业判图、影像拼接、数据分析。 原因无他——情况熟、看得准、算得“精”。 “别信他们吹,只不过是三调、年度变更调查、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各类督察整改核查等,我都参加了。对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农村房屋等影像判读、数据分析比较熟悉罢了。”面对同事们的夸赞,曾凌谦虚地说。 “我们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划定灾区范围,对比影像识别各类要素,利用系统开展数据分析。不只是我,所有队员的要求都是始终如一的,每次鼠标框选和灾区实地影像绝不能有半分偏差,必须严丝合缝,否则就和实际有出入。” 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做对,就是不简单。 不止应急测绘,湖南自然资源系统驰援资兴防汛救灾工作,还在进行中。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