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特稿丨借力武广高铁 提速郴州开放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6   来源:今日郴州  作者:陈卫

6月9日,正值端午假期,郴州高铁西站候车室内,旅客往来穿梭,一派熙熙攘攘、人气十足的景象。

郴州,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湖南开放的“南大门”,自古为“楚粤之孔道”。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绿色、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也让郴州进入与长沙、武汉、广州、深圳的“同城时代”。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09年以来,在高铁的辐射带动下,仅用5年时间,郴州经济体量从全省第三梯队跃入第一梯队,此后一直稳居第一方阵,全市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821.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10.6亿元。近年来,郴州聚焦“四大定位”、创造“四敢”环境、着力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坚持向南开放,主动融入,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重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深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开启“发展财富线”

高铁不仅是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更是一条“财富线”。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郴州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矿业产业遭受巨大冲击,郴州各项经济指标直线下滑。而由于地缘位置影响,郴州没能挤进长株潭一体化班车,也徘徊在珠三角城市群之外。

支柱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在两大城市群间“夹缝求生”,武广高铁的开通无疑为郴州地缘劣势另辟了一条蹊径。

2009年底,武广高铁串起了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城市群,让郴州不仅与长沙、广州进入“一小时经济圈”,也从珠三角和长株潭两大城市圈的边缘地带,一跃至两省经济舞台中心。

作为武广高铁进入湖南的首站,郴州成为全省承接武广经济圈产业内移的“桥头堡”,获得省委省政府在用地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武广高铁开通之前,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主要竞争对手是广东韶关、江西赣州和广西梧州。高铁飞驰而来,对于“速度”和“时间”的改变,为郴州带旺了人气商机,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了竞争力。

走出资源路径依赖,做“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郴州扎实推进国家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巩固“湾区总部+郴州基地、湾区研发+郴州制造、湾区总装+郴州配套”等模式,提升产业配套协作水平,扎实开展“湘约粤港澳 郴邀大湾区”文化旅游推介及招商活动,持续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

高铁带来新的招商机遇,近年来,全市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5个,总投资1026.79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三类500强”项目28个,总投资279.22亿元。

注重抱团发展,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郴州高新区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稀贵金属产业“永兴样板”全国推介;锂电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范围,7个联合体项目全部启动建设,82个锂电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432亿元;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挂牌“湖南省大数据灾备中心”,签约落地5个数据中心、4.9万个机架;中蓝新材料六氟磷酸锂、中化氟源三氟氯乙烯联产、志存锂业氟化锂等氟化工项目达产达效……

为全省对接粤港澳“探路、架桥、搭台”,郴州不断提升融湾向海的层次能级。近年来,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郴州陆港等联动发展不断深化;湘粤非铁海联运“一港通”实现突破,物流成本降幅、通关效率提速均达30%以上;湘粤港“跨境一锁”正式运行,成为全国除广东以外的首个试点,全程运输时间较以往压缩50%,郴州成功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2023年,郴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6%,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彰显了全省六强市的担当。

串联“旅游黄金带”

郴州,素有林中之城的美称,有110多处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51家国家A级景区。高铁给郴州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给郴州旅游业打造了一条“黄金通道”,是城市发展的“流动名片”。

作为一种高速便捷的运输系统,高铁不仅缩短了郴州与广州、长沙、武汉和香港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也大大缩短了游客的“感知距离”,提高了赴郴旅游的可进入性。

2009年刚开通时,郴州西站平均每天发送旅客2000余人次。现在, 高峰期日发送旅客达3.3万人次。客流快速增长,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郴州西站也在2017年扩建改造,站房面积大幅增加,日均客流量进出由原设计的8000人次增至2.8万人次。2018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郴州在这条交通快线和经济快线之上,又迎来了新的开放机遇。

高铁之利,让城市旅游资源得到更大限度开发,一个个串景成链。2023年,郴州以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旅游项目建设气势如虹,打造出红色经典、天下莽山、温泉之都、碧水丹霞、东方水城、避暑康养、历史文脉、夜空闪亮“八张文旅名片”,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中共享最美郴州。

打造千亿文旅产业,郴州擦亮旅游名片,实施景点景区提质,大力推进旅游市场营销、主体培育壮大和服务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在香港、广州、深圳举行文旅推介会,积极参加大湾区国际旅游展览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引客入郴。

前来休闲旅游的人更多了,穿插的“通勤流”与“消费流”让这座城市活力不断提升。去年,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7067.3万人次,同比增长45.9%,旅游总收入731.5亿元,同比增长46.1%,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七成以上的外省游客均来自粤港澳地区。

除了为旅游业注入生机与活力,高铁的开通也为农产品走出去拓宽了渠道。去年7月17日,汝城县“高山锥栗”休闲食品 首次在广铁集团400组高铁列车上“上新”销售,让全国各地旅客在高铁上就能品尝到“郴州味道”。

做优“一桌郴州饭”,郴州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加强培育认证,积极引导农产品企业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打造“郴品郴味”公用品牌,累计建成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233个,全市80%以上的外供蔬菜销往大湾区,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打通“人才流动渠”

人才的快速流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不断更新的人才资源。

5月29日,郴州市2024年年轻干部大湾区沉浸式培训启动,50名学员乘坐高铁从郴州出发前往佛山,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沉浸式培训。自2022年以来,郴州市已选派3批次14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大湾区学习,学员们带企业回郴考察30余批次,成功签约项目34个,金额达119.06亿元。

高铁带动了人的活动,更带来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不仅方便人员往来,更有利于促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武广高铁的开通,带动青年人才回流反哺,真正实现与大湾区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在郴商大会上,广州鑫丰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新飞说,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备受鼓舞,也越发坚定了回乡投资的信心。

在郴州市“智汇潇湘•郴就人才”2024年专项引才活动(西安站)中,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凌伟是郴州桂阳人,他把自己职业的首选放在了湘南学院的专任教师岗位。“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回到家乡,从事跟自己所学的东西比较匹配的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他说。

在企业家看来最重要的变化,便是郴州的地理位置不再显得偏远。早在武广高铁开通之初,台达电子——全球第一大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厂商便选择了郴州,不仅提升了郴州投资兴业形象,更带来一大批关联企业。

科力远、威领股份等上市公司总部落户郴州;投资200亿元的三一项目从首次接洽到正式签约仅用10天时间,不到100天项目顺利开工、过渡厂房达产、首台风电机组下线,177天建成投产,创造了“郴州速度”。

为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我市与佛山签订《教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开展了远程区域新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项培训400人次;湘南学院与2所大湾区高校、18家珠三角企业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与湾区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合作,实现了10项医保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通过深圳、佛山等驻郴联络站发布湾区企业岗位9000余个,邀请比亚迪精密制造等60余家湾区企业来郴开展联合就业招聘,全市8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大湾区就业。同时,依托深圳人才集团组建运营郴州人才集团,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名。

高铁,为美好生活添彩,为民生幸福加码,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6月15日起,武广高铁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将进一步压缩,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来往将愈发紧密,越来越密的铁路网络,越来越快的运行速度,也将描绘出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新篇章。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