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春分将至,万物萌动。湘南大地,农户抢抓农时,积极开展翻耕、积肥、育苗、春种等农事活动。今年,郴州市支持发展早稻集中育秧77.8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3万亩以上、产量189万吨以上。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抓好秧苗培育是春耕生产的重头戏。
安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湘南粮仓”。今年,不少种粮大户有了“新身份”——在自己建的育秧工厂当厂长。
“露天育秧,种子损失率在20%-30%左右,叫人心痛。”种粮大户李敦贵介绍,安仁县常年早稻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而当地只有一家成规模的育秧工厂,提供2万亩左右早稻秧苗,其余只能由本地种粮户自行露天育秧。
去年,当地农业部门出台增加建育秧设施补贴比例、对育秧工厂全程跟踪指导等政策。连同李敦贵在内,共9名种粮大户报名参与建设育秧工厂。9家工厂全部建成后,能供应15万余亩早稻秧苗。
没有农机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铁马”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标配。
3月19日,苏仙区飞天山镇石河村一片丘陵稻田,种粮大户李开勇驾驶着小型履带式拖拉机,毫不费劲地爬上一层层丘陵地,来回穿梭翻耕。
郴州丘陵耕地约占耕地面积70%,普通农机难以进田作业。为此,苏仙区引导辖区农机制造企业,创新推出先进小农机,轻巧灵活、爬坡过坎能力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耕作效率。苏仙区还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抓实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新农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产业化建设。
运用良法,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装药、起飞、喷洒……在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一架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从地面起飞,按照既定路径在田间盘旋,将肥料均匀撒下。今春北湖区粮食、烟叶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种植户组织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用科技手段,保障作物丰产。
万物土中生。建设良田,才能打牢发展农业的根基。
3月15日,走进桂阳县太和镇神下村,高标准农田,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农田已经起垄。很难想象,眼前这片2500亩的高产良田曾是狭小分散的“薄产地”。
转机出现在几年前桂阳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看得见的变化,让种粮大户徐文奇深有感触:“耕地从零星分散到集中连片,从灌溉不便到引水入田,如今每亩土地的人力成本节省40%以上,水稻产量提高近200公斤!”
郴州提出,今年高质量完成2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增发国债第一批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建设任务,各县市区打造1个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