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钧 黄乔鹏 曹 敏
10月20日, 苏仙区白鹿洞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白鹿洞医养中心)内,社区老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他们有的在排队测量血压,有的正在咨询用药事宜,有的在进行针灸、艾灸治疗,还有的在休闲娱乐室里打牌、聊天……周到细致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倍增。
今年7月,省政府有关领导到苏仙区调研,高度肯定了白鹿洞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白鹿洞医养中心)医养结合的运营模式。
近年来,苏仙区连续3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全区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在建立苏仙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基础上,成立了苏仙区养老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合力攻坚的工作体系。去年该区《三社联动助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获评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改革创新:推进镇敬老院“区级统管”
苏仙区辖8个镇6个街道,116个村68个社区。总人口43.58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7.44万,约占总人口数的17%。
“苏仙的老龄化趋势明显,我们不断优化养老基础设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苏仙区委书记黄志文介绍,区里通过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敬老院“区级统管”等,基本形成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在推进敬老院“区级统管”过程中,该区统筹敬老院原工作人员清退和人员稳控工作。按照《合同法》对工作人员进行经济补偿,全区共有敬老院工作人员31人,均签订了补偿协议,补偿资金均已发放到个人手中。
今年,苏仙区按照2023年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在已完成新增208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建设任务后,持续跟进后期服务工作;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在完成200张护理型床位建设后,立即投入使用,提高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
此外,为规范敬老院资金管理,该区根据2022年度经费支出,参照当前市场行情,在不增加新的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确定全自理、半失能和失能三类对象月人均综合包干运营费用分别为1500元、2000元和2500元。各镇敬老院历年结余资金全部上缴财政国库(民政局)管理账号账户,由区民政局统一管理,用于全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开支。
苏仙区还强化公办机构建设,延展兜底保障“深度”。他们对全区5所敬老院进行新建或提质改造,开辟照料护理区,增设护理型床位385张。推进养老机构消防审验,全区13所养老机构全部完成消防验收。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运营方式,将苏仙区社会福利中心委托给湘雅夕乐苑公司统一运营,大幅度提升了社会福利中心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星级评定,并积极争创省市示范性养老机构。
到目前,全区共有1所区级社会福利中心,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6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所民办养老机构,6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6个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
医养结合: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今年5月9日,苏仙区春添医养照护中心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郴州市首家乡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
走进春添医养照护中心,里面设18个房间,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三种房型,共有50张床位,配备了独立无障碍卫生间,可升降医疗用床等适老化设施。苏仙区春添医养照护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配有专业的颐养、医疗、康复、护理队伍将“医”“护”“养”三元合一,致力打造医无忧、家养老、乐生活的养老模式。
早在201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华湘医院建立全市第一家综合性医养中心,探索企业职工医院向医养康养产业转型,通过在医院开设特困人员照料区和重度失能对象护理区,对医护介入需求程度较高的对象,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现华湘医养中心“一床难求”。同时,加强与卫健部门合作,探索基层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新模式,建设一批基层医养结合示范点,整体提升养老专业护理水平。
“区里始终把养老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苏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文明表示,许家洞、白鹿洞等打造的医养服务中心项目,集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于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温馨家园。
为全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该区鼓励镇、街道卫生院(服务中心)等依托其医疗卫生资源转型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实现医养有效融合,重点打造了华湘医养中心、许家洞镇中心敬老院、白鹿洞医养中心、马头岭医养中心等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完成辖区内65岁以上特殊老年人的摸底工作,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为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该区采取吸引与培养相结合、专业人员引领与志愿者联动相融合的方式,加强对机构养老护理员、失智老人照护员、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推进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培育。每年组织全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养老机构护理员上岗培训率达到100%。
苏仙区还积极探索医养与居家社区养老的有效融合发展,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圈”。建立起区、街道(镇)、社区(村)、家庭四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全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借助科技力量,发展智慧养老,确保养老服务“有支撑”。该区加快居家社区养老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有效衔接,依托苏仙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门诊就医、送餐服务、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为老服务,去年以来上门服务超过1.5万人次。
长者餐厅:打造老年人幸福“食”尚
“民以食为天,一碗热饭、一份热菜、一盅热汤,是关系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实事。”苏仙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先启介绍,该区将推进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围绕“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总体规划要求,多元化推进长者餐厅的建设和运营。
苏仙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建设路径,因地制宜构建为老助餐服务网络。鼓励、支持街道机关食堂、有条件的社区利用社区闲置用房、有意愿、热心公益的社会个体餐馆,建设长者餐厅,研究开发特色老年餐,并根据老人需求发展助餐送餐。
他们依托养老设施设立长者餐厅。将触角延伸,依托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设置长者餐厅。
另外,苏仙区依托中式快餐店设立老年助餐专区,选择有资质、有爱心、有实力、供餐条件较好的餐饮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利用现有的人员、配套设施和就餐场所,设置老年人就餐专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由区民政局标准统一、规划设计,对建设的长者餐厅做到“四个统一”管理:统一挂门牌、统一规范室内装饰布局、统一制度上墙、统一信息化后台运营管理。
为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助餐服务体系,苏仙区分别采取社区自建、依托养老设施改造提升、和餐饮店合作运营等方式,积极探索尝试不同模式的运营效果,全力保障长者餐厅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已运营的21家长者餐厅均实行社会化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餐饮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参与,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大大降低了财政投入成本。
同时,区里积极筹措150万元长者餐厅建设服务资金,合理制定补贴标准,将资金补贴与建设成本、不同类别老人的助餐次数挂钩,实行差异化、递进式补贴政策,以充分调动运营方的经营动力,促进助餐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此外,为了便利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区民政局通过智慧食堂管理系统与各长者餐厅扫码系统的无缝对接,打破了地域的壁垒,实现了长者餐厅数字化管理,苏仙区户籍老人可在辖区内任一长者餐厅用餐享受政府补贴。
目前,苏仙区已完成长者餐厅21家的建设任务,为全区老年人提供了幸福“食”尚。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