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资兴中医特色诊疗扎根乡村受欢迎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李秉钧 李 李 王 健

“以前做康复治疗都得坐船去城里,来回一趟至少要两天。现在到家门口就能针灸、拔罐,我的脖子终于有救了,再也不用死扛了!”日前,刚在资兴市滁口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做完针灸治疗的朱桂平,逢人便夸中医诊疗效果好。

今年52岁的朱桂平在滁口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长期低头工作导致严重的颈椎病,硬撑多年后,今年病情加重出现右手麻木症状。既要开店又要照顾孙子,她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城里看病。今年3月,镇卫生院新开设了中医康复科,朱桂平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困扰多年的颈部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滁口镇金星村果农黄彩平也是这个新科室的铁杆“粉丝”。每到丰收季节,56岁的黄彩平每天都要从山上肩挑一两千斤水果下来,高强度的劳作导致腰腿疼痛严重,有时连背都直不了。“农闲时也去城里住院做过康复,可一回来腰痛又犯了。现在家门口就有康复医生了,医保报销后,做一次针灸才20元。”经过镇卫生院多次康复治疗,黄彩平的腰明显没那么痛了,平常做农事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发展特色科室,惠及一方百姓。滁口镇的村民们能在家门口享受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得益于资兴市正大力推进的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让中医特色诊疗扎根到了乡村。

资兴是典型的山区、矿区、林区和库区,很多乡镇交通不便,群众看病就医难。尤其是库区乡镇,多以发展水果产业为主,当地群众由于抢抓农时高强度劳作,普遍存在腰腿疼痛等问题,而这些疾病都是中医适用病种,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极为迫切。虽然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中医馆,相关硬件设施也都完善,但普遍缺乏中医特色诊疗方面的人才,多数中医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资兴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开展市直医院结对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工程,打造县域中医医共体。依托资兴市中医医院这一“龙头”,通过医疗技术帮扶、技术人才培训、临床特色科室建立、强化三级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力培养中医人才,全面提升全市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对有中医基础的基层卫生院,该市派出中医专家定期坐诊与巡诊。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基层卫生院,则采取中医专家长驻下沉帮扶的形式。每3个月为一周期,派出资兴市中医医院的中医技术骨干,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并开展教学,手把手地将技术送到乡镇医护人员和村医手中。

“我们到基层卫生院后,主要通过现场带教、集中培训等方式,让基层的同事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方法。”资兴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医生唐路捷介绍,他今年下沉滁口镇卫生院6个月,该院目前已有2名医生能独立进行中医特色诊疗,看诊病人从零突破到600多人次,住院病人120余人次。家门口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不仅就诊方便,还效果明显,收费也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提升全市中医诊疗水平,资兴市还选送了80多人次到上级中医诊疗机构参加业务培训,抽调10多名基层医生到市中医医院跟班进修。并定期举行面向基层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力推广针刺类、灸类、推拿类、拔罐类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方法。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完善临床特色科室,初步掌握中医理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针灸推拿康复技术,主动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资兴市目前已建立了滁口、州门司等5个紧密型中医医共体,并推行“双向转诊”,农村群众小病在家门口卫生院治疗,大病第一时间转诊到市中医医院救治,恢复期回到基层卫生院,确保医疗疗程不中断。

“对口帮扶以来,偏远乡镇来市中医医院就诊人员减少了近八成。”资兴市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黄守林说,虽然市中医医院的经济收入减少了,但乡镇的中医馆等资产盘活了,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也提高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中医针灸推拿康复诊疗,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资兴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一次次中医进村义诊、免费体检,一场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为资兴群众送上了“中医健康大餐”。如今,资兴传承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已成为资兴人民信赖的朋友。

“我们通过建设县域中医医共体,推动中医专家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加快培育本土青年名中医,基本实现了中医特色诊室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中医服务,全市中医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资兴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吴政斌介绍说。


一审:何庆辉,二审:李秉钧,三审:陈淦璋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