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宝宝“秋冻” 宜“冻中有动”
发布时间:2017-10-15   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吕荣华

  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如果天气忽冷忽热就会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的。从秋天开始的耐寒锻炼能提高孩子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耐寒力,进而减少冬季易发病。但在“秋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循序渐进,适时保暖 不能单纯地强调“冻”,即使秋冻也要从耐寒锻炼开始,逐步进行。从入秋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脸,喝冷开水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儿一般都能适应,而且效果显著。但需注意每次冷水冲洗后,要用干毛巾擦。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体格差的孩子会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必要时仍需适当保暖,不可一味地“冻”。

  其次要冻中有动 有些宝宝穿得太多,或穿的衣服不太适合运动,这些都会使行动尚不灵敏的宝宝活动起来十分不便,在客观上会减少宝宝锻炼的机会。相反,如果穿着适宜,宝宝活动自如,运动量也会增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体质。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则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通常宝宝穿着只要比成人多一件就行,大些的宝宝可以和成人一样多,甚至还可以有意让宝宝略微少穿一点,以锻炼御寒能力。同时,御寒锻炼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大气温度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三是要冻中有暖 一是背暖: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但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易因背湿凉而患病。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幼儿背部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二是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三是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要提醒的是,幼儿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孩子要保持头凉。

  最后“秋冻”不宜盲目跟风 体质较虚弱的小儿不应实施秋冻锻炼,有先心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贫血、营养发育不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的幼儿,以及免疫低的小儿,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大时容易感冒,所以不可以盲目实施秋冻训练。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