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相信如下说法:《水浒传》中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就是馒头。
其实,这种说法未必可靠。
馒头的说法,可能来自某些有影响的词典。例如《辞海》,“炊饼”词条是这样解释的:“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蒸饼”词条与此相关的解释则是:“食品名,即馒头,又叫笼饼。”将两个词条的解释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炊饼即馒头”的结论。
当然,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异议。认为笼饼是指古代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而不是今天的馒头,所以不同于蒸饼。
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
讨论《水浒传》中武大郎所卖炊饼是个啥东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考证:一是《水浒传》中有关“炊饼”的文字,二是宋代(《水浒传》讲的是宋代故事)文献中关于“炊饼”的记载。
遍检《水浒传》中有关炊饼的文字(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水浒传》),没有关于炊饼制作方法的,都只是作为食品提到而已。例如:
“……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禁闹茶肆”)
(武松对武大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同上)
(西门庆对王婆说)“……说他家如法做出好蒸饼,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不知出去在家?”(同上)
(武大以送郓哥十个炊饼为酬谢,让郓哥说出他老婆潘金莲偷的男人是谁)郓哥道:“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
“戴宗怀里摸出几个炊饼自吃。李逵叫道:‘我不能勾住脚买吃,你与两个充饥。’”(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
从上述摘引的《水浒传》文字,不难看出,武大郎炊饼有如下几个特点:可以挑着担子卖;容器论扇,应该指蒸具;十个炊饼不如三杯小酒;可以怀揣、购买者一次可买三五十个之多,说明体积不大,携带方便。
宋代文献中关于炊饼的文字,我随手搜检了一下,找到如下三条:
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四“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盒、引盘之类。”
二、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千层儿、炊饼、鹅弹。及沿街巷陌盘卖点心:馒头、炊饼及蜜糖酥皮烧饼、夹子、薄脆……”
三、《东坡志林》卷四“汴河斗门”,记载当时朝廷曾建汴河斗门,企图利用拦起来的河泥淤积成田,“及秋,深水退而放,则淤不能厚,谓之蒸饼淤。”
通过这几条记载,我们可以得到炊饼(蒸饼)如下几个特点:既可在油饼店出售,亦可走街串巷叫卖,既不同于馒头(宋代馒头是有馅儿的)也不同于包子(包子当然也是有馅儿的),形状薄而柔软,还有粘性。有馅儿的馒头与包子,今天一般北方人难以分开,但在江浙地区是很容易分开的。馒头,面暄软而厚,包子,面瓷实而薄;包子多于顶部留气口,馒头全封闭。
综合上述两方面所得关于炊饼的特点,可以肯定:炊饼既不是有馅儿的馒头,不是包子,也不是今天北方常见的馒头,它是一种薄而柔软的蒸饼,是一种较为轻便的大众食品,随时可以食用。
宋代文化,随着赵宋朝廷偏安江南,都城南迁临安(今杭州市),在江浙地区落地生根。因此,许多宋代风物习俗在江浙一带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北宋都城所在的中原地区、北方地区反而失传殆尽。因此,我大胆猜测一下,武大郎的炊饼,类似今天江浙地区的方糕,一种用糯米粉蒸制而成的小饼状食品,形状可方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