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罗徽 刘家璇 廖保华 谭建伟
软科排名跃升100余位,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率翻倍增长,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数量分别是“十三五”时期的2.5倍和2.15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高位,服务地方的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湘南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硕果盈枝。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湘南学院党委书记邹宏如介绍,以学校制定下发《高质量党建工程实施意见》为统领,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强化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将党建引领力量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之道。
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开展5大专项行动、出台17条具体措施——
“刚性”标准托起党建工作质量
7月23日上午,湘南学院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研修班在中山大学顺利开班。83名中层干部通过专题学习、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高校现代化治理、学科带头人能力构建等前沿课题,为学校发展蓄势聚能、强基固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湘南学院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工程,根据干部队伍素质能力需求和事业发展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这些都是学校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的生动实践。
回望2021年3月,那是一个孕育希望的春天。湘南学院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擘画出“十四五”发展的壮美蓝图,确立“四大战略、五个提升、五个突破”的发展目标,以“九大改革”为破题,吹响了学校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2022年,学校党委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制定下发《高质量党建工程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提出9大方面具体内容,制定29项重点任务和81条具体措施,构建起系统完备的党建工作体系。
“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是学校党建工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战略之举。”湘南学院党委书记邹宏如表示。行动方案不仅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更全面覆盖上级党组织重点工作任务,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让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在2021年“培根铸魂”基础上,学校党委聚焦高质量党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相继开展“对标争先”“强基提质”“赋能增效”“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硬指标,确保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党建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党委进一步聚焦效能转化,以“五好五高”行动方略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底色亮、品行好、有本领、实践强、勇创新、敢担当”的湘南学院特质学生;
队伍建设:选树“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奉献奖”,以清流涤荡师魂,锻造“湘南大先生”;
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推进“两优”方案高效率落实落地,为地方新质生产力形成发挥智慧引擎作用;
精神文化建设:着力感召全体师生强化形成“三个共同体”理念和“六种意识”,“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精气神弥漫在校园空气里、体现在师生言行中;
内部治理: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闭环落实”管理,优化年初分解、年底考核工作机制,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党建强则事业兴,党建实则发展稳。如今,湘南学院各级党组织政治更坚定、思想更先进、组织更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力培养“双带头人”、干部队伍“四优化”,将党支部建在最有活力的单元上——
“纵横融合”夯实组织堡垒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湘南学院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优化党组织设置,将教师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创新团队等最有活力的单元上。”湘南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卫平介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材料与化工教工党支部引领团队将教学科研开展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团队研发的“铅冰铜阴极直接提铜技术”运用到生产线后,铜回收率达到99%,突破传统冶炼工艺瓶颈,技术辐射全国15个省市的冶炼企业;开发的“硬质合金生产数字孪生系统”,让中钨新材的产品良率提升15%,单条生产线年节约成本1200万元。
支部直面团队在突破传统教学科研思维、强化应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强化成员思想引领,提振攻坚克难信心决心。近年来,在新能源材料、稀贵金属提纯、生态修复等领域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70多项,获全国性行业、省级科技奖励6项,60多项专利技术在产业一线落地生根。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医学影像检验与康复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胡芳,牵头组建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党员先锋队,突破数据、伦理、技术壁垒,成功推动首个临床合作项目落地。面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挑战,她组织党员骨干“揭榜挂帅”,重构课程体系,引入前沿资源,将支部建在专业建设链上,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胡芳的带领下,支部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主心骨”和凝心聚力的“强磁场”,并入选全国、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学生党支部则结合实际情况按“专业纵向”或“年级横向”设置,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成才和就业创业的领航作用。
近5年,学校党建工作频获佳绩,入选全国、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获省教育系统“两优一先”荣誉10项、全省高校“对标争先”19项。
成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联盟”,打造“湘南大讲堂”“国旗下的思政课”品牌——
校地联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崇高使命。
5月22日,湖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本科组)决赛及颁奖典礼在湘南学院举行。
本次竞赛有38所本科院校参加比赛,11602个研究小组进入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湘南学院等4所高校斩获特等奖。
“这是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注脚。”湘南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雷小勇说,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就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为此,湘南学院强化理论武装与“红色铸魂”工程,构建“三进、四红、五观教育、六大特质”的“3456”立德树人新格局,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师生心灵。
去年5月,湘南学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湘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联盟依托学校“半条被子故事”陈列馆、“周敦颐纪念馆”等重大平台,以“半条被子”故事为精神核心,8个联盟成员共同研讨、集体备课,结合地方和高校的思政教育场馆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
立德树人,强基固本。联盟注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有效引领学生校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言行。
“湘南大讲堂”“国旗下的思政课”等一堂堂“大思政课”入脑入心,一次次育人活动引领成长……在湘南学院,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定位更为凸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步伐更加稳健,青年学子心中的中国红愈发闪亮。
有的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有的服务边疆、奉献边疆;有的奔赴火热军营,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百炼成钢;还有的心怀热爱,在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潜心钻研、奋斗实践……
2020年毕业于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凌骁,是湘南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工作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法治办。这位湘南学院培养的复合型技术尖兵,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担当。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化学(公费师范)一班学生雷观美 ,是预备党员,她怀揣着成为“启迪心灵之光的人民教师”的理想,在科研竞赛的挑战中锤炼学术思维,在教育实践的深耕中打磨教学功底,在志愿服务的奉献中厚植教育情怀。
湘南学院始终践行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关系,努力在人才培养、教育医疗服务、产学研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志愿服务等,以及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湘南学院毕业生在郴州及周边地区中小学校中占比80%,在郴州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占比69%,在本地新材料及化工类企业中占比50%。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湘南学院身体力行诠释着“地方所需,即我所为”。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湘南学院交出了一份党建强、业务优的“湘南答卷”。
(本文图片均由湘南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