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梁可庭 刘奕辰
“有了‘孝心车位’,我们看望父母,再也不愁停车难了。”7月29日,郴州市北湖区北湖街道的百货站小区内,李刚轻车熟路将车泊好。几步之外,老人们正聚集在樟树下的石凳上对弈象棋。难以想象,这个整洁有序的小区已有60多年历史。
百货站小区位于郴州火车站附近,原是郴州市百货采购供应站的家属区。从无人管理、问题丛生,到连续五次上榜郴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红榜、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小区),这里通过居民自治实现了精彩蝶变。
由乱到治,盘活停车坪成为关键一招
百货站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共有9栋200余户,上世纪90年代单位改制后成为无人管理小区。当时垃圾乱堆、电线乱拉、车辆乱停,很多家庭选择了搬走。
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治理困境。据统计,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四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40多位。
“一开始,我们没钱请物业,只能靠居民自治。”首任业委会主任李海奇坦言,自治最关键的是人和钱,小区业主大多是昔日同事,推选几个热心居民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公共资金来源。
2009年,在建设里社区党委的引导下,百货站小区热心居民自发成立业主委员会,10余位成员分成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大家集思广益,瞅准小区杂乱的停车坪——小区位于城市主城区,附近停车需求大,将小区的车位管理起来,既方便业主停车,也能作为公共资金收入来源。
“我们腾出房前屋后的闲置地,清理了居民占用的‘菜园花盆’,抠出了65个车位。”李海奇介绍,通过对外停车收费、出租一楼闲置杂房作为厂房,实现年增收十万余元,解决了自治“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大家探索自治之路,小区管理渐渐井然有序起来:从门卫值班到卫生管理,从维护更新管网配套到开辟居民公共空间,管理制度一条条上墙公示。如今,走在小区里,消防通道宽敞通畅,监控探头随时“站岗”,就连墙角的排水管都码得整整齐齐。
(北湖区北湖街道百货站小区探索基层治理“六百”工作法。何庆辉 摄)
走向自治,探索“六百”工作法解民忧
在百货站小区的公示栏里,“听百姓说事、让百姓议事、帮百姓理事、为百姓办事、向百姓晒事、请百姓评事”的“六百”工作法标牌格外醒目。这简单的30个字,道出了老小区焕发新活力的秘诀,也是百货站小区探索自治之路总结的独门法宝。
2022年7月的一场暴雨,让小区陷入了危机——作为小区重要收入来源的一楼杂房严重渗水,租户们纷纷萌生退租念头。
“防水补救,人工和材料费一共至少要5万元,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可如果不解决,租客走了,管理费断了,小区恐怕又要回到脏乱差的老路。大家说怎么办?”
百姓事由百姓议,业委会开会商议,居民们也在小区微信群里集思广益。
一位业委会成员雷翔荣提出:“钱不够,咱们人来凑!能不能自己买材料,自己动手搞?”这一想法,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同。
第二天,35位居民“老中青”齐上阵,扛着工具聚集渗水点前动手了。搬砖、补面、铲沙土……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也加入了战斗。“挖的挖,搞的搞”,酷暑之下,一干就是10天。
原本预算5万元的防水工程,在邻居们的共同奋战下,仅花费了1万元材料费就成功解决。
为百姓办事,百货站小区充分发挥“三长制”为居民排忧解难。
小区内有两棵参天大树,内部被白蚁侵蚀,严重中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邻长”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上报,社区干部作为“片长”反应迅速,立即在隐患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居民绕行,召开议事会并上报街道办事处,请求专业力量支援,最终顺利排除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无人管理小区是城市难点所在,百货站小区展现了居民高度自治的智慧。停车位不够,就错峰共享;绿化不足,就见缝插针;设施老化,就自己动手改造。李海奇的手机里存着密密麻麻的号码,从电工到水管工,都是小区里有手艺的居民,“谁家有急事,一个电话就到。”
睦邻共治,建起百兴亭更有“百家宴”
“基层治理,在‘治’更在‘理’。”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培凯说,百货站小区的老年人口居多,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文化活动最能拉近邻里情。”社区搭建了百姓大舞台,小区每年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组织文艺活动。李海奇说,一开始大家不好意思上台,只能从外面请表演乐团。现在大家积极性高了,组建起多支文艺志愿者队伍,时不时到其他小区进行表演。
“以前居民见了干部就躲,现在主动拉着我们说想法。”建设里社区党委副书记李丹琴说,近年来百货站小区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居民们有了“主人翁”意识,小区实现从自治到共治的转变。
百兴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老旧红砖楼群深处的这座凉亭,曾是个土包,杂草长得比人高。为了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2020年,小区决定改造利用这处闲置资源。
公共资金不多,修建一座仿古凉亭,困难重重。大家伙团结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一铲我一锄,铲平土包、建设凉亭。李海奇回忆:“大家都把小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活的人中有70多岁的老人家,还有人送水、送绿豆汁、送饭菜来。”
凉亭建好的第一个中秋,小区搞了场“百家宴”。李海奇记得,那天大家端来自己做的拿手菜,一张长桌从亭子里一直摆到路上。“热闹得像过年!”
从“无人管”到“共治理”,小区各项社会事务治理成效显著,大家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曾经搬走的居民们又陆续回来了,又诞生了新难题——子女回家探望老人,停车难成了最闹心的事。
(北湖区建设里社区联合百货站小区推出“孝心车位”,为子女看望老人提供便利。贺方选 摄)
在社区的牵头下,百货站小区推出“孝心车位”,业主子女每天免费停12小时,法定节假日费用全免。患腿疾的张秀华最有体会:“孩子们再不用为停车发愁,来得更勤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