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 郴州新闻
  • “八一”特稿丨林邑绽放双拥花——郴州市双拥工作纪实
“八一”特稿丨林邑绽放双拥花——郴州市双拥工作纪实
2025-08-01 22:21:30 来源: 郴州日报 作者:

巍巍罗霄山,见证军民鱼水情深;滔滔郴江水,传颂双拥时代新篇。

郴州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第一军规”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11个县市区均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代代相传,军民同心、守望相助的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今年4月,郴州继2003年后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前还6次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这片红色热土上双拥传统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最佳诠释。

高位推动,夯实双拥事业“压舱石”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郴州双拥工作锚定方向。

郴州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高位谋划、纵深推进。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创建纳入“十四五”规划及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中共郴州市委关于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的意见》,明确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近4年投入15亿元用于双拥优抚等事业,实现双拥事项优先议定、经费优先安排、措施优先落实。

政策体系扎实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已然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态调度,为双拥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双拥宣传深入人心。郴州打造“线上+线下”的“大宣传”格局,精心建设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展示馆,市级媒体开设专栏讲述双拥故事,广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建成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023年,郴州输送空海军飞行学员人数居中南五省(区)第一。

向战为战,锻造强军目标“助推器”

“半条被子”映初心,军民同心续荣光。曾经,一床棉被剪成两半,见证了长征路上红军与百姓的深情厚谊;如今,这份初心化作新时代拥军优属的生动实践,郴州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深刻内涵。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官兵期盼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

紧抓“三前”服务强支撑。聚焦“前线、前沿、前哨”,做好拥军服务。市级及两区财政每年拨付3000余万元用于征兵、军事训练保障,先后划拨土地1000余亩支持驻郴部队发展,各县市区也全力支持属地人武部建设。近四年来,共完成军供保障任务300余批次,保障官兵5万余人次。市军供站荣获“全国重点军供站”称号,连续两年在省军供保障比武中荣获二等奖。

破解“三后”问题强保障。拓宽“后路”,四年来安置转业军官80名、退役士兵794名,安置质量全省领先;率先出台18条就业创业措施,扶持62名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帮助近4000人就业。巩固“后院”,全面落实对等安置要求,为符合条件的军属提供住房保障和低保支持。扶持“后代”,制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方案,四年间共有255名军人子女享受政策优待。

落实“五有”要求强服务。高标准建成1个市级、11个县级、159个乡级和2260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市、县、乡三级服务站均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四年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13亿元、医疗补助1500余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6亿元,走访慰问38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8200余万元,帮扶困难对象1.28万人次。

军民同心,奏响鱼水情深“主旋律”

军地携手筑长城,鱼水情深绘新景。驻郴部队始终践行“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庄严承诺,与郴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军民共建暖人心。在桂东县寨前中心小学,由武警郴州支队联动武警湖南总队援建的“八一爱民学校”书声琅琅。这是近年来驻郴部队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驻地建设的生动缩影。20多年来,驻郴部队官兵坚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累计帮扶300余名困难学生,用热血和爱心浇灌军民情谊。269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急难险重显担当。四年来,驻郴部队累计出动兵力1万余人次参与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参与各类社会救助1259次,圆满完成桂东“6·1”山体滑坡等抢险救援任务。正如一位受灾群众所说:“看到人民子弟兵,我们就看到了希望!”

从“半条被子”的温暖传承,到新时代双拥共建的创新实践,郴州军民正携手书写“军爱民、民拥军”的崭新篇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双拥之花绽放得愈加绚丽。


一审:何庆辉,二审:罗徽,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