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张学良将军的名字总与“西安事变”紧紧相连——他兵谏蒋介石,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却从此失去自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涯。
1938年春,张学良被秘密转移至郴州苏仙岭,囚禁于“屈将室”。这里山高路远,与世隔绝,蒋介石严令戴笠:“绝不可让他与外界接触,尤其不得联系东北军旧部。”
在世人印象中,张学良是意气风发的多金少帅,可谁能想到,他会在这里咀嚼人生最苦涩的滋味。刚到苏仙岭,张学良就写下令人心碎的诗句“剡溪别去又郴州,四省烽烟一望收。独坐苏仙岭上石,潇湘水白恨天低”。简练的笔触道尽了他身不由己的漂泊、壮志难伸的压抑、报国无门的悲愤。期间,陪伴他的还有原配妻子于凤至,真真应验了“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
屈将室门口的这副对联:请战有功当年临潼以兵谏;爱国无罪此日南冠作楚囚 也勾勒出张学良将军人生戏剧性的转折:
“请战有功”是1936年的少帅,横刀立马,逼蒋抗日,以一己之力改写历史;“南冠作楚囚”却是1938年的囚徒,困守孤岭,望断山河,连拔枪怒射的弹痕都成了无声的愤懑。
彼时,抗战形势愈发严峻,上海失守、华北陷落、南京被屠……忧心如焚的张学良将军,在侧面屋壁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可命运更残酷的是,在苏仙岭幽闭百余天后,他又被紧急转移至沅陵凤凰山。原因是一次下山去城区洗澡时,被一位炮兵中校认出并敬礼,这一举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警觉,怀疑东北军旧部仍在暗中联络,连夜将张学良迁往更偏远的囚禁地。
如今,“屈将室”的故事已被刻入历史年轮。如果您路过这里,不妨来听风过山林,看潇湘水白,走进一颗从未冷却的赤子心。
统筹/陈淦璋
摄制/罗徽 张思齐
文案/罗徽
出镜/官铭
后期/张思齐